分享路上——初成长(李颖文)
——记一年级上下学期之初课堂处理方式的对比
《认识数学书》
时间转瞬即逝,寒假悄然而过,即将进入紧张的教学之中。接触分享式教学理念整整半年了,自己对教学的领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化的是一种对教学的理念,不变的是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爱。
开学、开学第一课,学什么呢?还记得去年数学第一课,自己编的《认识数学书》。今年一样,同样的课,同样的问题,跟孩子们聊聊寒假,聊聊过年,聊聊生活,聊聊数学。相信他们一定有不一样的认识,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片段1: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不上数学课,我们聊聊天好不好?
语:好。
羿:不好,我想做数学题。
师:哈哈,聊聊天是学习数学,我也想知道你们寒假怎么玩的呢?
羿:那好吧。
片段2:
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认识数学书》
对数学书的认识都是我自己讲给他们听,认识封面、认识封底、认识目录。
一年级下册开学第一课:《认识数学书》
我请人上讲台认识数学书,把自己看到的讲给别人,封面、封底、目录有孩子自己来认识。
师:你们知道这学期有几个单元吗?
生1:知道,84个单元(孩子看成页数去了,看来对单元的理解没有概念,但是我不进行评价)
生2:错了,我知道是六个单元。
师:别人都说是84个单元,你怎么知道是六个单元呢?
生2:走上讲台,你看嘛,这里写的是一、二、三、四、五、六。所以是六个单元,这里是页数。(不用我强调,一切那么顺其自然,相信孩子。)
片段3:
一年级上学期
师:你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1、2、3、4、、、、。
生:是做加减法。
生:是做乘除法。
(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也仅仅限于数字、计算之类的感觉,即使我最后告诉他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但是我觉得他们还是处于模糊的概念)
一年级下学期:
师:你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样子的?
生1:是20以内的加减法。
生2:不,是更多以内的加减法。
生2:是乘除法。
生3:七巧板是数学。
佑:生活中每一种东西都是数学。
羿:比如飞机是数学,飞行员不学好数学就不会开飞机,比如他不知道有多高有多低的话就会随便乱撞,所以我觉得飞行员不学好数学的话就不好。
生6:我觉得飞机上还有数学。
师:那你说说?
航:飞机要转弯的时候也是有数学的,比如要转多少度呢?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呢?左右等等都是数学。
师:孩子们,真棒,原来飞机上这么多的数学。
生:还有飞机上坐的人。
等等。。。。。。。。。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是你们所说的那样。
慢慢整理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是发现有很多不同,同样的课,同样的问题,我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对比之中,孩子显然成了课堂的小主人,经过一学期的体验,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语言的空间更大了,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了,有了一些视野上的拓宽,不过同时也发现,还是有部分孩子一直纠结于数学仅仅是加减法、仅仅认识数,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更加开放化、形式更加多样化,最大发展的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数学课·公约》
一年级上学期开学:
我直接告诉孩子们我的数学课堂常规必须要做到:需要认真听讲, 不说小话,不搞小动作等等。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沁润下,在分享式教育理念文化熏陶下下,我试着做了常规修改,让孩子自己公约数学课。
一年级下学期开学:
师:课堂是自己的,孩子们,你们想怎么公约你们的课堂呢?也可以给李老师提出建议。
给小朋友的建议:
1、彩彩:要站起来回答问题。
果果:还要站好。
2、书行:老师讲课要认真听,也就是耳到。
3、曦妹:眼睛要看着 发言的小朋友,眼到。
4、棋文:该写作业就写作业,不该写作业就不要写作业,手到。
5、知悦:声音要洪亮些。
给李老师的建议:
1、我建议李老师上课小声点,太大声你的喉咙会疼的。
2、我建议李老师不要写草书。
3、我建议写字的时候不要走来走去,不要挡住我们。
师:表扬给课堂提出建议的小朋友,更表扬给李老师提出建议的小朋友,我一定改正,我们继续加油,掌声送给刚才发言的小朋友。
《数学课·我是小问号》
一年级上学期初期:
一直以来,虽然分享理念在渗透,但是都不能做到真正放手,始终觉得孩子的问题不能提到数学的本质上去,会耽误我的教学任务,在我的焦急中,我不由自主的会自己抛出问题,课堂在“问答式”中慢慢结束。
一年级下学期初期
记得上学期在欧小丽老师班上听课,看到她做的“我是小问号”版块觉得挺好的,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也想在一年级的课堂试一试,不管成功与否,顺应孩子的天性就好,能提出问题就好,结果在一段时间将其遗忘,今天课堂上突然想起“我是小问号”,由此引发一些让我惊讶的对话片段。

师:谁看懂了,说说这两幅图想表达什么意思?
生1:本来有11只小鸡,只看到了8只,请问草丛里有几只?
生:你们同意?
生:同意。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1-8=3
师:你们能根据他们刚才的问题和算式提出什么问题吗?能提出问题就是优秀的孩子。
祉恒是小老师:他能对小朋友的提问对打如流。
钰:为什么11-8=3?
祉:因为11只减8只就等于3只啊!
妮:为什么用减法不用加法呢?
祉:因为求的是草丛里面有多少只呢?用加法是求一共有多少。
玥:为什么不减3要减8呢?(其实只要理解了意思,11-3和11-8都可以)
祉:因为要算出草丛里面有多少只啊?
希言:为什么不是12减8呢?
祉:因为这里数出来是11只小鸡啊。
没想到仅仅一句:“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能提出问题的孩子都是优秀的学生”。孩子就有这么多的问题产生,正如欧老师所说,即使孩子的问题天马行空也好,跟数学无关也好,只要坚持,就能开发孩子的思维;只要坚持,总有人会提出与数学本质有关的问题。如今的我更相信,只要放手,分享的课堂,孩子会还给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