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推荐]一凡的成长及教育心得分享

作者:王瑛    点击数:3887

一凡的成长及教育心得分享

一年级五班 一凡爸爸妈妈

一凡小学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得益于学校开化的校风,老师的专业教育,孩子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当然,作为社会的核心单元---家庭,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我和孩子妈妈有一点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谨供探讨。

日本仿佛有一句谚语: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一定会非常大,所以,我和孩子妈妈非常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行,并且相互促进,相互提醒。我们可以举点生活中的小例子,看看大家是否会身同感受。

比如,我们担心孩子会被电视吸引,那是一定的,但怎样做到孩子不沉浸到电视里,这很关键,我们非常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孩子在家的时候,我们基本只有周末才会打开电视,这也会注意时间的限制,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并无充足的理由支使孩子走开,除非他们找到更有吸引力的玩乐。因为我们的自我克制和要求,孩子们也很少去要求看电视了,只有周末及节假日的特别时间,那反而成了对他们的一种嘉奖,甚至有时会还可以作为一种小激励手段使用。

另外,我因为工作原因,有时候睡的很晚,早上起床,对大多数孩子都是一个挑战,但凡我想赖在床上,奢想多睡一会儿的几次,孩子都明显的拖拉,妈妈都总结说:你出差时候,孩子起床是最迅速的,闹钟一响,一骨碌就起来了。所以,无论多晚,早上我都尽可能早于孩子起床,最迟也会在闹钟丁玲的时候,和孩子相互较着劲比赛起来,自此,孩子在起床上很少有让我们烦心的时候。

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的相处、相待,是最容易影响孩子的,别看孩子小,父母之间的感情变化,孩子会非常敏锐地感觉到,那纯洁质朴的心灵,最易受到这方面的激励或者伤害。一凡6岁了,一菲快3岁了,我和孩子妈妈一直在避免在孩子面前的争执,更不用说吵闹了,我们确实有很好的感情基础,所以我们会自然散发出相爱的感觉和氛围,而我们彼此更小心和珍惜的守护,会让孩子感觉到温馨、温暖、无忧和安全。但我们生活在油盐酱醋茶中,非常容易会被现实点燃分歧,我们能感觉到,哪怕我们相互言说的较高分贝,或者不带痕迹的相互冷淡,都会被孩子敏锐地扑捉到,从而感受到她们的担心,甚至害怕,所以这更促使我们相互的克制,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即使有分歧也更理性地解决,实际,这不仅让孩子受益,我们也反而受益了!

我想,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在座的爸爸妈妈都很清楚,也许,更多的爸爸妈妈做的比我们还好,也请各位不吝赐教。下面,我还想从孩子本身的成长教育方面,说说我的一些认识。

作为父母,我们都度过了自己的学生年代,我们也大多工作十几年,也许说得上对人生、社会都有一定的解读和认识,所以,可能的共识是,大家都会觉得:性格、习惯、价值观,是人在社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然后才是知识以及技能。我们的孩子刚人生起步,所以我觉得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树立,是最重要的,我也力求在这方面能和孩子一起有个好的开始。前面我谈到的我们对家庭环境的创造和爱护,多少会影响或造就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会建立一个根本,然后是学校和老师专业化、人性化的教育和引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儿,我就习惯的养成再深入谈谈,因为王老师的抬爱,赞扬我们一凡有比较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实际,早餐的拖拉,作业的拖延,一凡同样有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也是我听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有反映,我们应该怎么看或怎么对应呢?一凡的妈妈会因此更焦虑或者说更严格,但我反而会要求妈妈理解或者让我来对应,为什么呢?首先,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面对什么问题,父母的焦虑,更不用说暴躁,只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甚至更逆反,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即使作为成人在面对领导如此的时候可能也如此,所以我们可以不理,当然最好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地引导和督促孩子的完成;其次,让孩子理解这么做的不良后果,以及必须他(她)必须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的一凡,好几次早餐或者作业,都是意识到马上面临迟到或不能完成,变得自己紧张无比,最后在我或者妈妈的陪同下完成的,当然,这变成了我们教育她的好机会,她心里已然明白,所以我们适当的点拨或引导就会很起作用了;也许,还会有更顽皮的孩子,胡萝卜、大棒均不见效,我的建议是,试着饿上几次,但绝不迟到,看看是否会适当改观,但我更相信,坚冰非一日形成,一定有我们在孩子成长早期过程中的疏忽,更多的会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否则,只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容易无解的。

另外,说到习惯,我还认为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对孩子的要求是否适度,或者说目标是否合理,个人建议,从简单可行开始,过高的目标或要求会让孩子觉着很难,实际也很难,或受挫折,会影响兴趣和自信。当孩子因为某一种简单行为而形成习惯并受益以后,他就找到了方法和成就,这时我们可以逐步提高我们的要求和目标,孩子自身的要求和目标也会提高起来。

当然,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坚持。一凡非常喜欢阅读,我的印象中,孩子妈妈应该从孩子一岁半起,到现在都基本坚持了每晚的阅读或伴读,上一年级后,我们一个较大的欣喜就是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成长很快,我们已经在逐步放手让她自己阅读,每晚必读,我想,阅读的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的。

说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那天孩子妈妈给我看一首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其中有一段,我们特别认同,现摘抄下来: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我们基本不去和一凡谈我们对她成绩的要求和想法,但凡可能,我们尽可能让她自己做选择,只是,选择过后,我们会鼓励和要求她坚持;我们很犹豫是否要给她更多的外训才艺课程,但我们尽量说服自己不要,我们想保留孩子至少一定的课余时间,能有童真的生活;我们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尽可能让孩子在旅游、行走的过程中去放松、娱乐自己,去观察、体验生活;我们无法去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自身是否跟得上现在,这是问号,更甭说孩子的未来,所以,适当的放手,更多时候做一个守护及伴随者,而不是高姿态的引领者,是否更重要?

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那是一本大百科,也许我仅明白一两点,也许这一两点我都并未真正明白,既然作为老师的任务课题,也作为一五班这个优秀大家庭的一分子,分享点浅陋认识,也算尽到一份努力和责任,与大家共勉。

2013/1/25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