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王佳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样一个学期充满挑战,工作总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要敢于去承担。
今天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家人团圆的日子,在元宵节里,中国人习惯吃一碗圆圆的,甜甜的汤圆,算是了却了心中一个美好的祈愿。
今天也是新生报到的日子。早上,还未到十点,谢震就来了,他还是那个西瓜太郎的头。我一看到他那个可爱的样子,就想冲上去把他抱在怀里。迫于手里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我压制住了我这般好玩的情绪。
第二个到来的是晨洋,晨洋爸爸今日要来收费,所以提前了些,并且一直要留在这里,直到孩子们到齐。
后来,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孩子接踵而至。他们手里都拿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有的是要送给老师,有的是要送给同学。贺卡是家委会在上学期期末家长会时给孩子们的一项工作。我想,是希望孩子们带着感恩的心,在新年里为他们的朋友,送上诚挚的祝福。
一会儿的功夫,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孩子们热烈的交流着,有说不完的话,摆不完的龙门阵,还有的孩子,就在讲台上和我聊天,胖嘟嘟的小手,拉着我的胳膊,满脸兴奋地讲着,火热的很啊。
冠璋小朋友假期里在广州渡过,还去了香港,他把这些美妙的事情,一一讲述给我听。偶然间,他发现我的手腕处有凹凸不平的拱起,于是翻转了我的手看,我告诉他:是一道伤口。他本想询问时怎么回事,可同时又抵挡不住心里涌上来的那些有趣玩意儿,于是又开始和我不断叨咕起来。最后,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里面的贝壳是送给大家的,我让他自己送给同学们。
其实,这个假期里,我真的很想念这群小毛孩儿啊。
我们在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有那么多的话要讲,有那么多的故事要说,有那么多的心思要倾诉,怎能足够?
这样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让他们挨个挨个的把假期里自己觉得最值得跟同学们分享的故事,好好讲一讲。关于什么教学啊,什么进度啊,什么常规啊,慢慢来吧。暂时让我们沉浸在这相遇的愉悦当中吧。
一小时的时间,我们给两个孩子庆祝了生日,相互说了新年快乐,领取了新书,我们还聊到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元宵节。
孩子们说出这个节日的名称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开心啊。因为他们没有用任何一个西洋的节日来充数,而是冲口而出——元宵节。这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成就感。这些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的孩子们,这些成天被万圣节、圣诞节这些外来文化所影响的孩子们,这些在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对今天的第一反应是——元宵节。我,多么的快乐。
这让我想起,一年前,临近期末时,我在和孩子们一起复习,说起,考试结束,我们即将迎来寒假。我当时问那些孩子,知不知道为什么会以这样一个假期。
“因为圣诞节来了。”不光是一个孩子,无数的孩子如此说,而且还一副很得意的样子。我当时一阵火气,突然之间又控制住了,我不知道是我的教育的失败,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是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前的失败。
而今天,我所作出的努力和改变,让我有喜悦之感,这还是一年级的孩子啊,我多么开心。
我们于是开始来谈论元宵节。好多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了,我知道,我知道,声音此起彼伏。我请到了歆乔。
“元宵节啊,就是,从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后羿用他的弓箭射下了九个,于是,天上还有一个太阳。后羿的妻子,嫦娥,她偷吃了灵药,到了月亮上,月宫可寒冷了,嫦娥一个人孤零零的。到了月圆的日子,为了让在凡间的丈夫能看到她,她就在月宫里跳舞……”
我知道,这个故事,已经离开正题十万八千里了,等她说完,我问孩子们,歆乔讲的这个故事其实是什么节日的来历。
孩子们大声说:“中秋节。”
我说:“对了,其实咱们的元宵和中秋也有相同的地方呢!瞧,中秋是农历八月的中间这个时间,而元宵呢?正是农历纪年里,一年刚开头的第一个月的中间。”
于是,我开始在黑板上画起一个月里,月亮的阴晴变化来。而在正月的中间这个时间段,就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中国人睹物思人,特别是在一些有节气的日子里,人们希望能见到远游的游子,他乡的古人,于是趁着这个月圆之日,大家就要一起吃一种圆圆的,甜甜的东西,比如中秋节咱们要吃?
学生说:“月饼。”
“那元宵节,我们就吃?”
“元宵。”
“对,也就是汤圆。”我说,“这正象征着家人的团团圆圆和甜甜蜜蜜。”
于是,我顺势引导孩子们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这一页的课题正是《元宵节》,诗歌中所讲的内容恰好与我们所聊到的不谋而合。
窗外月儿圆有缘,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有的孩子居然能自己读了,真是太好了。
多有趣的相聚啊,多值得回忆,特别还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在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面前,在这样一个爱孩子的老师眼里,祝孩子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