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并力求建设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课堂。尊重、交流、团结、协作也是我们当今每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面对当前国际化、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生学习方式来实现孩子的美好未来。充分解放课堂、解放老师、解放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创建时间和空间,为每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高效课堂环境,并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地位,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表现意识、贡献意识,为所有的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合作探究机会、自我表现机会、分享交流机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加入到快乐学习课堂中自主思考、分享交流、合作展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体验快乐、感悟成长,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于是,我们努力着,前行着,探索着……
【Ⅰ】走进自主学习空间,感悟“分享”教学优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分享”一词有“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之意;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教学方式也叫“分享”,分享同伴成功的经验,分享同伴智慧的思想,分享同伴精彩的表达。
因此,在我们泡小天府这个没有“围墙”的分享课堂中,每一个孩子都应怀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分享展示中构建新知,并坦诚的向别人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坦诚的发表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同时虚心的接受、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智慧的思想。
这样做,不仅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自我表现机会、分享交流机会、自我展示机会,孩子们互学互助,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下,开拓了思路,启迪了智慧,并能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同伴共识,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学习。大家相互研讨、相互启迪、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了学习的合力。这也必将在无形中,促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Ⅱ】在分享式互动中构建没有“围墙”的课堂
目前我班的孩子还处于一年级的初步学习阶段,所以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我班实行了同桌合作学习及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享教学模式。孩子们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过程,明确了责任分工,你呼我应、互帮互助,自得其乐于快乐的语文学习中。在此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倾听、交流、协作、分享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一、在合作分享中识字、学拼音。
每一单元都会增加很多新认生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量比较大。如果单凭老师的机械讲授,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必然不佳。所以,通常此时,我会将自主学习的舞台交给孩子们,只有孩子亲自参与了,最终构建的新知体系才会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
此时,我会给予孩子“合作学习要求”。
合作学习要求:
① 同桌两个孩子共读一本“小书”。
② 一人读一人听,边读边标出小结,点出不认识的字。
读的孩子读正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听的孩子听仔细。(仔细听你的同桌读准字音没有,互相纠正。)
③两人一起指书齐读。
也会给予孩子一个“合作温馨小提示”,指引他们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合作与交流。
合作温馨提示:
①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用心听、仔细想。
②边听边发现合作小伙伴的优点。
③友善地帮助小伙伴找到不足的地方,待小伙伴认读完毕后,真诚地、礼貌地帮助他。
④学会赞美能干的小伙伴。
孩子们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合作交流,每个人都将会认的字宝宝读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合作小伙伴立刻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互教互学,其乐融融。老师也会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让孩子们的识字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慢慢学会了认真听、用心听、仔细想、礼貌待人、乐于助人。
另外,拼音学习是孩子们一年级学习的一个重难点。由于孩子的学龄前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孩子学过拼音,又有部分孩子压根就从没接触过。所以,此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桌互教,共同上台展示交流成果,从而将学习空间还给孩子,分享小组大胆分享,请其余孩子从不同角度认真倾听,予以评价。这样既给予了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又将评价方式多元化了。老师在此之间便作为了一个穿针引线之人,或是一个主持人,适时给予引导及纠正。这样,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
二、在合作分享中游戏、提升。
目前,孩子正处于拼音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孩子们在拼音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我设计了“拼音扑克牌”的小游戏,即一人拿出卡片上的拼音宝宝,其余人抢读,速度最快者可立刻收回扑克牌,最后统计谁手中的扑克牌最多,就证明该人读对的正确率高,即为胜者。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于是我们总会看见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和同桌小朋友玩拼音扑克牌。这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合作学习方式。
又如在教学古诗时,我通过同桌合作“拼一拼、诵一诵、唱一唱、画一画、诵一诵”等多种孩子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读诗、品诗、背诗,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最后,并将舞台交还到孩子手中,让孩子走上这个属于他们的自我展示舞台,分享自己学诗后的所思、所感、所悟。虽然,目前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比较有限,体会尚待步步提升,但相信长此以往,我们每一个小泡泡都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在合作中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
口语表达训练是北师大教材学习的一个重要训练点。
【案例1】在学习一年级上《太多了》这个口语训练点时。我首先在投影上出示了四副图,并指导孩子在小组内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有序观察,引导在组内合作学习中发现小船的变化,发现小熊人数的变化,进而讨论、分析出船为什么会翻,并合力想出解救办法。孩子们自由地在组内根据图意畅所欲言,讨论相当热烈。孩子们都是创造的精灵,通过讨论创作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于是,在课堂后半段时间,我将舞台交还给了孩子们,孩子们纷纷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将自己小组创编出来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下课铃声响了,可是小泡泡失望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还意犹未尽啦!
【案例2】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海水》一课也正给予了孩子一个展开想象的思维空间。孩子可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诗歌创作的天空中。在类似此课的教学情境中,我总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让孩子们在与同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碰撞彼此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我便会把整个课堂展示的舞台交给大家。很开心,孩子们总能高高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想登上这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与小伙伴合作的成果。有这样一个画面特别让人感动:当两个小伙伴走上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分享展示舞台时,孩子们的小手牵在了了一起,心也靠近了许多。“大家好,我们选择的是……”;“请小朋友们听我们读……”;“请小朋友们帮助我们……”;“请小朋友们跟我们读”;“谢谢大家,我们会继续努力的”。听到这一句句自信有礼的话语,我不禁感受到孩子们已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礼貌待人,更渐渐学会了自我表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诗句,我无比感动。“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大?大海举头望着天,我跟蓝天一样大。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大海举头望着天,因为蓝天照射我。”
【案例3】在学习《春天的手》一课时,为了检测孩子合作学习的成果,我将课堂小舞台交还到了孩子手中,分别请了4组合作小搭档上台当小老师对进行教读。小朋友们手牵手自信满满地走上这个自我展示舞台,用自己响亮的声音说到:“大家好!我是1号发言人,我们选择的是第1排的词语宝宝!请小朋友们跟我读……谢谢大家!”如此一来,孩子们在分享交流中,展示了成果,锻炼了胆量,习得了新知。
【案例4】在教学《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句时,为了让孩子领悟得更加透彻,我将孩子引入了佳境,让孩子化身为那一条条小河体会小河的心情,想象小河为什么这么高兴?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因为春天来了,所以小河快乐。”“因为在美丽的春天有漂亮的花朵陪伴,所以小河高兴。”“因为有可爱的小鱼陪伴,所以小河很高兴”。孩子们通过各种想象,渐入佳境,体会到了小河的高兴,诵读时也自然读出了小河的快乐。另外,在教学“春天的手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一句时,为了帮助孩子体会到小鸟的欢快心情,我又一次给与了孩子想象的机会。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鸟看到了什么在欢叫。孩子的回答让我无比惊喜。“小鸟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小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彩虹”、“小鸟看到了绿油油的草坪”、“小鸟看到了火辣辣的太阳”、“小鸟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小鸟看到了洁白的云朵”、“小鸟看到了高大的绿树”、“小鸟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河”。让我惊喜的是,孩子的想象竟然如此充满了灵气,更让我惊喜的时,孩子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积累中,已经学会了那么多的形容词,懂得活学活用,真了不起!
【案例5】在学习《插秧》一课时,当学习第1小节时,我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水田中还会出现哪些影子,并说说水田像什么?孩子们迫不及待说道:水田中还有高高的山、挺拔的大树、洁白的云朵、碧蓝的天空……水田像镜子,像棋盘,像玻璃,像地毯……孩子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让人无比惊喜。
【Ⅲ】感动成长每一天,“分享”课堂显雏形
一年级孩子年龄尚小,本还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层面上,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更不会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孩子们在没有“围墙”的分享课堂互动中自得其乐地体验着语文学习的快乐,一天天长大,在他们身上发生着点点滴滴细微的变化。
(1)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
在同桌学习时,多数孩子的小眼睛会看着发言的同学。竖起小耳朵,认真倾听组内成员的发言。在别人发言时,多数小泡泡也学会了不随便插嘴打断,并学会了赞美和鼓励小朋友。
【案例1】在初读课文时,我充分给与了孩子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请生利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自读课文。在自读之前,向学生明确了自读要求及互助提示。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平时的良好学习习惯熏陶下,一个个端端正正指字读文,遇到不认识或有困难的字宝宝时,同桌之间还会互相帮助。通过日常分享理念的不断渗透,孩子们总能充分尊重自己的小伙伴,在同伴读文读词时,做到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待小朋友朗读完毕后,再有礼貌的帮助小朋友正音,提出建议。
(2)敢于大胆发言,提升了口语表达。
通过反复学习,孩子们渐渐学会了交流的方法,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要训练学生用“你讲的我听明白了”、“我也是这样做的”、“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你的声音很响亮,但请小朋友注意,读‘水’字时请卷起你的小舌头,请小朋友们跟我读‘水’,谢谢大家”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展示了自己,又能使其他同学欣悦地接受你的想法。
(3)学会了自我约束。
多数孩子都能遵从合作组长的安排。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谈论与合作主题无关的话,不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
一学期以来,我们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很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自我表现机会、分享交流机会,孩子们互学互助,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下,开拓了思路,启迪了智慧,并能渐渐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同伴共识,大家相互研讨、相互启迪、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了学习的合力。
由于这些收获、认识都来源于孩子的亲身体验,因此孩子们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看法,进而能够主动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基本实现了知、行、信的和谐统一。
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尝遍了辛酸苦辣。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而言,自我约束力有限,认知水品有限……所以,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老师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对应教授、反复巩固,而我们老师也在不断学习、摸索、探究中慢慢改进。历程固然艰辛,阻碍层出不穷,但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定能从沙漠走向绿洲。
有一种教学,叫分享;有一种精神,叫坚持!合作分享坚持做,意外惊喜不间断。
在路上,我会继续奔波于一种在路上的生活,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