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周强)

——记《论水》教学反思

作者:周强    点击数:3740

《论水》上完了,1节课,6次登台,10易其稿,多次反思和纠结,终于在这次高新区语文实训基地活动之后结束了,但我非常清楚只能在“结束”后面画上一个逗号,之所以是逗号,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反思,大家给我的指导,不是一两天、一两周就能消化的,我必须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带着问题上路,带着思考前行。由衷感谢远道而来的关院,两次莅临,每一次都如醍醐灌顶,金玉良言久久在我心中萦绕。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一句老话了,也正是本次国学磨课,上课,评课之后的真实感悟。

1、教师语言的干练、准确、优美。

之前这个问题我并不认为很重要,觉得语言应该有个人的风格,应该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通过这次上课,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和简洁性,多样和灵活都是建立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之上。只有语言准确了,问题才有指向性,学生才能集中精神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语言简洁了,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表达空间。正如关景双老师评课时所说:“老师的语言必须是干净的。言简意赅,让每一个句话都不要成为废话,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

2、教师思维的连贯,严密,清晰。

一直以来,我觉得思维的问题应该数学课堂的要求,通过这次系列的上课,我才知道真正感受到思维在语文课上也同样重要。就拿《论水》的教学设计来说,学生怎么理解水的品行,分为四个方面,老师精讲第一个,学生经过自主讨论后自主选择谈论后三个,而每一个品行的解读都是一环紧扣一环,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是一个接着一个,只有在严密的逻辑引导下,学生的疑惑才能迎刃而解,老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我尤其记得关老师的那句话:“数学是从无知到有知,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有所收获,而语文不一样,语文是在学生一望而知的基础上一个问题打到一望无知。数学老师教的是共性,语文是教的个性,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却忘了哈姆雷特的谁。”是啊,只有记住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保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才能有的放矢。

3、教师教态的自然,大方,得体。

因为大学的时候还是在很多公共场合有过发言和主持的机会,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舞台感还是很强的。但是经过这几次的赛课后我深深的发现,自己的教态太随意,太散漫,随意会给人造成轻浮,草率的印象,散漫给人不认真,不自信的感觉。由于之前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这次课下来,发现自己站姿不够挺拔,小动作过多,语速过快,还有就是喜欢晃动。这些都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致命伤”,只有注意到这些基本的教师形象,才能做一名给合格的老师,教学之路才能走的更远。

4、教师评价的激励,简洁,灵动。

从来没有感觉到评价如此重要,同时感觉到自己对于评价语言的掌握又是如此的匮乏,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我要嘛是一带而过,要嘛是不断重复,既没有针对性,又没有引导性,评价激励性不够,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气氛就不够活跃;评价拉杂拖沓,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不说,显得特别苍白无力;评价临时生成不够,就拿今天学生的回答来说。在谈到“水的情义”这个品行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他觉得这样的水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它能适应不同的环境,但坏处是它没有自己的主见。学生这样的回答,完全是我之前的预设没有想到的,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对于这个问题本身的思考不够深入,尽管我非常欣赏他的这个回答,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引导,所以我第一时间选择了回避,当时觉得非常尴尬。像这样的例子在这次的课中还有好几次,这就提醒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评价丰富、灵活起来。

5、教师板书的工整,规范,精细。

在上这堂课之前,几乎没有怎么注意过自己的板书,之前上一些公开课时候也有老师提过说我的板书太随意,我的办法就是写慢一点,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但是这次我知道了,我写字的时候喜欢不自觉的朝上翘,不注意字的大小和对称。在师傅宋姐的提示下,我知道了板书时字与字之间的间隔,行与行之间的对齐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写字以前要在黑板上画上几条横线,以便保证书写的工整程度。细节决定成败,板书是一个老师教学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老师们看课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这需要下来以后再注意的基础上勤加练习。

6、教师积累的深度,广度,厚度。

关老师说:“读书就想像人的呼吸一样,能一口气说出20本书的人,都是好老师。”国学课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教材内容距今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往往都晦涩难懂,需要大量的查阅相关资料,尤其像《论水》这段内容,就是成年人读了以后都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更别说才三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这个过程是教材解读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自己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才敢走上讲台。这也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无论是哪一个篇课文,都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正如俗话说的那样: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需要一桶水。

台上一分钟,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收获,每一堂课都充满无数的智慧;每一次学生的回答都不尽相同,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引领学生,这些都需要“台下十年功”来打磨。又如关景双老师所言:“人生的前方没有预定的,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反省,人生的未来没有彩排,教学的的彼岸魅力无限。”我将在大师的引导下,在师傅的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帮助下,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