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落幕,我们进行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很多人在五年前就已经猜到了国家主席是谁,但是你能猜到50年以后的国家主席是谁吗?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知道,因为这个人一定是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而且极有可能是小学课堂。我们来算一算,50年以后,现在的孩子应该56到62岁之间。所以,50年以后的国家主席,在你的课堂,在我的课堂,在他的课堂上,在我们大家的课堂。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神圣而庄严。
胡适先生曾说:“有怎样的教育决定了有怎么样的公民,有怎么样的公民决定了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那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什么呢?也许你会说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但今天,我想给大家聊聊“阅读”,在孩子们最美的年华,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有使命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撒下阅读的种子。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阅读是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从小几乎没有什么阅读生活。由于条件的原因,从我认字开始,我的阅读书籍就是我哥哥的教科书,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把他小学所有的书看完了。什么内容到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只是知道认了很多字,我由此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能够真正称得上阅读的,应该是那时的连环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岳飞传奇》都是当时最喜欢的连环画。小学老师就是我的邻居,她家里珍藏着从同学那里,他们家就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有时我会连饭都忘了吃。印象中我经常一个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
再到后来,上中学了,在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看书是一种奢侈,只能见缝插针看一些,比如《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兄弟》、《活着》、《平凡的世界》、《三重门》、《梦里花多值多少》等,但总量不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真正的看书,应该是从大学才到现在六七年的时间,我把自己看的书大致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人物传记类,《李白传》、《杜甫传》、《曾国藩》、《毛泽东传》、《蒋介石传》、《布什传》、《乔布斯传》等,追寻伟大的灵魂,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第二类是教育杂志类,《中国教师报》、《四川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新教育读写月报》,通过这些,我能了解到当前中国教育的最新动态。
第三类是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家长》、《我的教育理想》、《魏书生工作漫谈》,直接与真正的教育大师精神对话,感受最质朴、最原本的教育真谛。
第四类是人素养类的书籍,《大秦帝国》、《南渡北归》、《品中国文人》、《野火集》、《叩响命运的门》等等,这些书让我的心胸更加开拓,视野更加广阔。
第五类是儿童书籍,自从踏出校园以后,我的书架便充斥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疯狂学校》、《神奇校车》、《幻想大战数学》、《丁丁历险记》等童书,要引导孩子们阅读,首先要自己阅读,从这些儿童作品中,我获得一种儿童的思维,了解并走进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
我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就像一轮太阳或者夜晚的明月,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
作为老师,除了要自己阅读,更重要的使命是要带领孩子们阅读。虽然孩子们现在刚刚才一年级,但是这并不妨碍阅读的脚步,我们一起分享《好饿的毛毛虫》、《蚂蚁与习惯》、《我爸爸》、《我妈妈》、《好饿的毛毛虫》、《小黑鱼》;我们一起共读《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
我曾无数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童心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共读都是一次欢乐的汇聚,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一首诗中说:“一个孩子朝前走,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礼物或许不是玩具,不是麦当劳,不是奥特曼,不是ipad,而是书,是阅读。每一天都应该以书香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那孩子们的未来人生一定是高雅的,一定是幸福的,一定是充盈诗意的!
不仅如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国家也需要撒下阅读的种子:
阅读让一座城市充满文化气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巴蜀大地,曾经孕育了司马相如、李白、杨雄、苏轼、杨慎等文学大家;天府之国,同样也留下了左思、杜甫、李商隐、陆游、黄庭坚等诸多了文人墨客的漫漫足迹。在这里,流传着古人读书的心得,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杨雄的“学以治之,思以精之”;陈寿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可以说,成都不仅仅只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一座散发书卷气息的城市。坐拥一片诗意的栖息之地,我们怎能漠视阅读?怎能割舍阅读?怎能抛弃阅读?
阅读让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犹太人会让小婴儿去舔涂在书上的蜂蜜,并告诉孩子书是甜的。大家都知道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9 ?11”事件发生时总统布什在干什么。布什当时正在给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里面为孩子们读一本书,当随行人员向他报告这桩危难事件时,布什却说:“别急,让我给孩子们读完。”英国女王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10个印度(殖民地),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在她70岁大寿时,没有参加任何庆典,只邀请了几个小孩子到白金汉宫,为他们读名著。罗素曾经在形容拿破仑时说:“这个人,不过是拥有让人死掉的聪明……在今天的法国,维克多?雨果的声誉,远远胜过拿破仑。”可见,文人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文学作品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的魅力更是无穷的。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中谈到:“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据2010年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到70岁的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韩国人是11本,日本人是40本,以色列是64本。有了这组数据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犹太民族这么强大,他们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一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影响世界进程的人物。在过去一百年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就有128位,占了近五分之一,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我相信大家内心一定不能平静。怎么办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通过阅读本身,才能唤醒人们内心对阅读的愿望!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在世界任何的地铁上,飞机场,都能够看到中国人拿起书籍的样子;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中国人的问候语能够由:你吃饭了吗?变成你读书了吗?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人们对于财富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只是宝马奔驰,豪宅别墅,而还应该加上你看过多少书?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在全国的麻将馆里放上一个小小的书架,让那些打牌累了的人可以看书调节一下;
我有一个愿望,我希望低头族都在IPAD,IPHONE上装阅读软件,在打游戏,看电影的间隙可以看看书,读读报。
当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生命的这条大道撒下阅读的种子:
撒下阅读的种子,选择的是一种充实、诗意的生活方式;
撒下阅读的种子,铺垫的是一层温润、柔和的生命底色;
撒下阅读的种子,开启的是一扇通往美好、幸福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