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做个百数表》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作者:赵靖    点击数:3964

班级:1年级2班

【教学实录】

一、引入:

T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苹果,谁能最快说出有多少个?

S :100个。

T:你是怎么知道的?

S:一竖列就有10个,有10列,所以是100个。

T:很好的方法,因为每一竖列有10个,这儿有十个竖列,所以是一百个(板书:10个十是100)如果每一个苹果下边都藏有一个数,应该就有多少个数呢?

S:100个数。

T:因为一个苹果对应一个数,也就是?

S:一一对应。

T:(板书一一对应)。这一百个数也就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百以内的数,那么有这样一个表格,你能通过观察已经出现的数,把其他的数按次序填写出来吗?

S:能。

T:请孩子们翻到数学书32页,完成这个表格。

二、探究新知: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师巡视发现,部分孩子是横着填写,部分孩子是竖着填写,部分孩子是斜着填写,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按自己喜欢的花样来填写。

慢慢的有学生说:我发现有规律。

师提醒:很好,请你继续填完,填写完的孩子安安静静的思考一下,这些规律到底是怎样的规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

八分钟后,全班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但是在我巡视过程中与他们的交流得知,他们也发现了规律。

S:好,所有孩子停笔,坐直,眼睛看老师。(投影展示一张填写好的表格)刚刚孩子们一起完成的这个表格中藏有(学生:100个数)100个数,所以就叫做百数表,百数表中有很多的数学秘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看,到底有哪些秘密(板书课题:百数表)。现在请每位孩子观察一下这张百数表,你发现了什么?请先独立思考。

学生思考两分钟。

T:好,现在请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并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学生同桌交流三分钟。

T:那两位孩子愿意上来给全班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两人小组1:斜着看,都增加了1。

师引导:能否说得更准确一点,哪儿增加了1?

生补充:个位和十位都增加了1.

师:也就是总共增加了?

生:11。

师继续引导生生互动,并带领学生小结: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依次增加11(板书)。

两人小组二:竖着看‘十位依次增加10 ,个位没有变。

T :其他竖行呢?谁来验证一下

S :比如说 6那一列,是6、16、26、36、46……他们的个位都是6,十位是0、1、2、3……

师引导学生小结竖着看的规律:从上往下依次增加10(板书)。

T: 还可以怎么看。

S :横着看为什么是123456789?

学生回答:因为每排都有10个格子。

S:横着看依次增加了1个。

T: 都有这样的规律

S:有

T:还有哪些规律

S:从11看过来,

T:又回到了斜着看。

S:横着看十位都没有变。

T:真的十位都没变吗?

有学生发言:最后一个不是。

S:最后一个是几十了。

T:为什么最后一个变成几十了?

S:因为这样数过去,9就变成10了。

T:怎么变成10的?

S:因为加了1,。

生补充:满十进一。

T:说得非常好,满十进一(板书)。

三:课后延伸:

T:孩子们今天的发言很精彩,能找到这么多的规律,老师很佩服你们。这儿啊,老师还根据不同的规律给百数表涂了一下颜色,看漂亮吗?

S:漂亮。

T:孩子们课后可以去找找看,百数表中还有哪些规律,涂涂颜色,也会很漂亮的。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一开始构思本节课,就决定要大胆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百数表》中的规律,并且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且相互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 所以,本节课的环节看似就会很简单,即:引入——>学生探究、分享汇报——>小结。具体操作及反思如下:

引入部分:

我担心一开始就呈现一些数和一个表格会让学生失去继续接触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所以我准备了一张装有一百个苹果的表格,其目的不止是为了激趣,还想到可以对计数单位“十个一、十个十”和“一一对应”这些知识点的简要复习。

探究分享部分: 提出“安静、快速、准确、漂亮”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一开始担心孩子的个体差异导致会有部分孩子让这段时间很长,结果5、6分钟过后,全班仅有两个孩子没完成。巡视过程中和他们交流得知,他们也在填写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规律。所以我决定进入先一个环节: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我想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孩子的独立思考过程必不可少)接下来再是分享。

第一个小组的孩子汇报的便是斜着看怎样怎样的规律,在开始设计课的时候我想的是,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孩子先说哪一个规律都无所谓。但是就在这节课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斜着看的规律的时候,才发现,斜着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和横着看竖着看的规律有很大关系。如果弄清楚了横着看、竖着看的规律,那么斜着出现的规律就很容易清楚了。因为斜着看其实是横着往后移动一格增加1,竖着又往下移动一格增加10,合起来就增加了11。之后想过怎样去避免这样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次出现:

1、 课的设计一定要全面考虑:比如这里我就没有想到最后是先去探究清楚横着看与竖

着看的规律,再去探究斜着看的规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

2、 充分把握巡视课堂的机会: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或许就应该做到对全班学生的作业

情况,以及他们将要提出的问题,将要分享的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分享的时候,便可以让横着看,竖着看发现规律的孩子先上去汇报分享。

写到这,我也便想到:分享的课堂,虽说是学生自由探究、分享汇报的课堂,但是也不给学生绝对的自由,所以,适当的给他们课堂的“顺序”也需是必要的。

课堂延伸部分: 这部分本应该包括课堂总结的,但是本课,我将总结划分会小结,在每一种规律发现与探究清楚之后便带着学生完成了。为了激发学生课后对《百数表》继续探究的兴趣,所以我增添了几张根据规律涂上颜色看着很漂亮的《百数表》,并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通过一张小小的《百数表》,大胆的去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究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了很多很多的规律,他们的发现也一次次带动着他们感受着学习的成功喜悦。我想,这样的喜悦不止感染这一节课,还会感染到学生对数学的整个认识。

任何一节课,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我想: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会很容易。恰当的让学生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恰当的让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疑惑,很有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