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生活 放飞想象的翅膀
【案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地学、愉快地学,探究地学,努力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充分地发展,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北师大教材第二册《雨铃铛》一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在课堂上自主体验生活,放飞想象的翅膀,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我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分享的愉悦!
【案例呈现】
【片段一】:“串”出一串想象力
(屏幕出示:本课字音易错的生字归为一类——串、招、沙、珠、铃)
师:看看这组生字中,有没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生:“串”字是翘舌音,提醒大家不要读成平舌音了。
师: 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小老师教读,其余生跟读)
师:亮眼睛仔细观察这个“串”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想好后再说给同桌听听。
(顿时,孩子们陷入沉思。)
生1(惊喜地):它像一串糖葫芦,中间一竖像竹签,两个口像两个山楂果。
(孩子们高兴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道:“是啊,真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烈地碰撞着。)
师:这两个山楂果一样大吗?
生2(兴奋地):上面的要小些,下面的要大些。
生3(迫不及待地):我觉得这个“串”字很像串串香,上面的小口和下面的大口就像一片小藕片和一片大藕片!
(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生4::像两片羊肉!
生5::像两片豆腐干!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道)
生6:我觉得两个“口”字像一片小布和一片大布,中间的一竖像缝布的长针。
(话音刚落,大家就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师:那我们来给“串”字找找好朋友。
生7:串串香、串门
生8:一串藕片
生9:一串葡萄
生10:一串铃铛
师:看来,一种东西连贯成一行,可以用“串”。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串”?
生11:一串项链
生12:一串珠子
生13:一串红灯笼
生14:一串钥匙
……
师:我们再工工整整地把这个“串”字写到作业本上。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片段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确如此,生活是学习的源泉,透过生活,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学生既要从课堂中“学得”,又要从生活中“习得”,要努力拓宽学习渠道,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课内外结合,到生活中学语文。反之,又要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对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把语文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语文、理解语文。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串”字时,我将“串”字的教学分为字音、字形、字义、书写四步。一年级下期,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学习“串”字的字形,我真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串”字的字形孩子们联系生活产生无限联想,用形象的方法记忆字形,渗透字的会意,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熟记汉字,喜欢汉字,逐步形成识字的智慧,形成识字的能力。
【片段二】:仿写诗句,拓宽思维广度
(屏幕出示: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师:人们把燕子比作是“春的使者”,“春雨”其实是在招呼——(春天!)
师:春雨还会招呼谁?招呼他干什么?。
生1: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出来捉害虫!
生2:它在招呼小懒蛇,快快出来活动啦!
生3:它在招呼花蝴蝶,快快出来采蜜啦!
生4:它在招呼小朋友,快快出来看美景!
师: 春天来了,除了小动物、人有变化,还有什么也有变化?
(同学们茅塞顿开,脱口而出:“还有植物。”)
生5:它在招呼小种子,快快出土发芽啦!
生6:它在招呼小柳树,快快梳洗长头发。
生7:它在招呼小花朵,热情绽放比美啦!
师:孩子们可真会想象!那除了动物、植物,春雨还会招呼谁?
生8:它在招呼冰雪,快快融化。
生9:它在招呼小溪,奔流向前不停歇。
生10:它在招呼彩虹,把天空装扮得更美丽!
生:……
【片段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就是迁移运用,在迁移运用时要注意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言语作品”的品位和模仿,在“言语实践”中语文能力得以提升。《雨铃铛》是一首充满想象的诗歌,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认识句子形式,还发现了句子规律。这里的“仿写”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拓展点。我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拓宽孩子思维的广度,不仅仅从动物、还能从植物、景物上感受春天的变化。“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小诗人。”孩子的想象是无穷的——“青蛙捉虫”、“蝴蝶采蜜”、“种子发芽”、“柳树洗头”、“花儿比美”、“冰雪融化”……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孩子们联系生活,回忆生活情境,大胆想象,在自编的儿歌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与交流中展现个性化的童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孩子们在想象的同时还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在创作交流的同时,既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又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文字: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