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井冈山党性教育专题培训总结

作者:李瑶    点击数:5895

2018年6月29日,我作为学校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在学校罗萍老师的带领下和学校的17名党员代表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市参加为期四天的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非常感恩学校和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感到非常幸运。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个梦想靠近一步。“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这是领队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给我非常深的印象。真是如此,这一次的学习,让我对井冈山这个从小听着长大的陌生的城市,多了一份深深的感情。被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故事,和故事里的人们感动。

“昔日井冈,今为课堂。继往开来,当仁不让。”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斗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著名的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如今的井冈山,遗址遍布、古垒依稀。此次学习我们分为现场教学与野外教学相结合。开课第一天我们参加了开班仪式,非常庄重,颁发红军帽、授班旗、领导致辞完毕后,由井冈山市原宣传部部长为老师们开展了以《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讲座。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分别来到了井冈山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现场教学点。并重走朱毛红军挑梁小道,踏上红军的足迹,体验先辈的艰难。

一、党史教育——不忘历史,以史为鉴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了解到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三个阶段。我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在今后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二、党性教育——缅怀先烈,牢记宗旨

在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齐宣入党诗词。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纪念大堂的两边陈列的是革命道路上的光辉典范和革命不屈、甘愿牺牲的献身者。在此献出宝贵生命的5万多人,其中却只有15744人有名字记载。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悼念大厅特地设立了一块汉白玉的无名纪念碑。王佐、袁文才、贺子珍、伍若兰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我和同行的老师几度哽咽,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决心。

三、战场拉练——学习传统,吃苦耐劳

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面,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当年的朱德军长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途中有一荷树,为红军挑粮歇脚之处。在荷树下毛泽东问:“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战士答:“能看到湖南,也能看到江西。”毛泽东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在朱毛亲自带头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那天我们乘车从茨坪出发,花了近一个半小时才抵达挑粮小道的起点源头村,然后我们沿着小道一级一级往上爬。小道全长3.1公里,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里程的标志,垂直高度有600米,沿途设有若干个休息点。在往上爬的过程中,不少人都觉得很吃力,大家深深感叹当年红军真是不容易!

本次学习,我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井冈山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泡天、为高新区教育、为中国的教育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必须把每一次的感动转变为行动,对照先烈和那些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事的人,反思自己,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党内一员。无论如何,我都要积极进取,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优良传统的星星之火。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