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的寒假。在领略了西岭雪的明媚皎洁和大理阳光的慵懒惬意后,心满意足的回到了校园。天井里海棠正盛,粉红色的小花儿,似要与这初春的冷空气抗衡般,以摧枯拉朽之势团团簇簇的绽放在枝头。
郁可唯唱,“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又是一年春花盛开时。回到教室,可爱的孩子们依然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几个女生依然会在课件黏黏腻腻的抱着我的腿叫“妈妈,妈妈”,一切都没有变,可有些东西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是年华。是年华拂过的日渐成熟日渐苍老的心灵。
去年被老大“谈心”,我自嘲的说,“你知道的,像我这种未婚单身大龄女青年,偶尔一下没有耐心也是正常的。”可是,可是,未婚单身大龄女青年,如果连工作都做不好,岂不哀哉?于是痛下决心,每天下班加班加班加班,学校虐我千万遍,我待学校如初恋。
高新区五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后,燕姐再次谈到了课程观和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要带给孩子什么?小学六年,孩子在12年基础教育生涯中最有时间关注语文的六年。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如何更全面的让孩子落实,让孩子在六年之后,无论在何种场合,能够得体的谈吐,随时引经据典的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孩子语文不错!
年复一年,仅仅是跟着教材走,一堂一堂的备课,一句话一句话的修改,不断的琢磨着也许很多年后孩子们根本毫无印象的语言?“殊途同归“,那我们能否让这路途上的风景变得更美丽更精彩?一年级的目标,听,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读,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乃至其他所见文章,最好是有感情的朗读,可很多孩子,六年后甚至不能连贯的读出一篇文章,甚至是唱读。写,能工整的写好每一个字。
语文课一学期(不计算早读)一共260课时,我把我们班的语文课分为两半,一半“读”,130课时。一半“写”,130课时。扎扎实实的做好这两样。“读”的部分,一句一句的教孩子们如何朗读,语文书上一共32篇课文,其中16篇,1课时可以解决朗读和字词。另外16篇需要2课时解决生字词,共用48课时。还剩下82课时,可以用到《拓展阅读》。《拓展阅读》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章,很适合朗诵。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有一点难,可以尝试着一句一句的教孩子们,同时提供展示的舞台,如每天中午的“小小朗诵家”让孩子们在一年级大量阅读识字,同时提高朗读能力。
而在识字方面,除了每天早上的《日有所诵》之外,每周五下午“我是童话妈妈”,发动爸爸妈妈参与孩子的阅读,以促进家庭阅读。
一步一步的,稳稳妥妥的往前走,偶尔也可以步子大一些。
年华逝去,岁月斑驳了我们的一切,皮肤,头发,乃至那曾经二到无止境的心灵。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坐在语文这座庙里,虔诚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