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及各位老师对体育组工作的支持和关爱,这次活动正是由于大家的倾力支持才得以圆满、顺利。谢谢大家!4月10日--16日,我们代表学校前往新加坡参加软式垒球邀请赛,通过几天的比赛和与新加坡老师的深度交流,我对新加坡的教育模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接下来我就和老师们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首先,新加坡的学校校园氛围很好,无论是从严格的校风校纪,还是到学生的活动组织都能体现出很浓的文化素养,在学校里,除正常的教学之外,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由学生一手操办的,老师适时给予指导,这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蒙福小学,我们一行参加了他们的升旗仪式,蒙福小学是一所男校,里面的学生全是男孩,这些孩子们年龄都不大平时都是活泼好动的,但是在升旗仪式上却表现的很严肃、很庄重,在整个升旗仪式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讲话或乱动,我想这个就是他们新加坡公民教育做的好的体现。在蒙福小学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学校校园、教师办公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我们学校的学生则跟随自己的手拉手小伙伴,走进了他们的课堂,一同学习、实验、交流、分享。在整个参观中,最特别的是,我们有幸参与了他们学校的音乐节展示,由于他们学校礼堂很小,他们也通过分级、分班式进行,在高年级进行展示时,低年级就在教室里上画画、手工等课程。由于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音乐,所以,他们的节目基本上以歌唱和打击乐为主,我发现,他们学生在展示的时候,观看秩序和气氛很好,现场的小朋友都是通过文明喝彩来表示鼓励。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最后,通过对他们校园的参观,我发现不管是教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等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的实用性很强。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对学校功能室、学校操场的规划很合理,每天功能室的用途都是通过一张表格张贴在门口的形式来传达,学生老师通过看表格就知道今天有些什么活动,这样既经济又简单,又有效。完全合理的利用。再来,他们的操场不大,为了便于学生课间活动,他们把操场划分为很多块区域,比如小羽毛球场地,在旁边就有移动式的简易羽毛球架,学生可以自己移动架子打球;在课间,小朋友都是有序地排队活动,当上课后,他们会自己将体育器材归于原处。
还有就是他们的走班式上课我觉得也很有特色,除了主课,其余的课程他们自由选择,喜欢上哪节就背上小书包去哪个课堂。他们学校秉承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负责人的理念。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而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有义务去建设学校。在新加坡,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他们的公民教育都会告诉学生新加坡是个物资匮乏,所有的东西都要向别人购买的小国家,所以,新加坡的成人和学生都很提倡节约,不会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我再来谈一谈新加坡小学的课堂,他们的课堂也是30分钟,但他们大多是连堂上课,在他们的体育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队列队形,跑、跳、投等基本技术动作,而且还要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进行锻炼,通过和他们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的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这点和我们国家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就单一的活动和锻炼有很大的区别。也让我这个体育老师有很深的感悟。
通过在新加坡几天的比赛交流的所见所闻,我发现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无处不在,他们的学生守规矩,一切都井井有条,他们的学生有很强的规则意识。所以我在思考,如何在我们学校中也渗透这样意识,规则的教育。如何把我们的孩子们培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
我了解到,现在成都教育国际化搞的很前沿,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号召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学校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这么完善的配置,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个点,通过课程渗透,活动课程和独立课程的方式把我们目前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组织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调动各个学科老师的积极性,在学科中渗透这种意识教育,公民教育,文化对比。我觉得不光对孩子好,也能树立起全校老师国际化的意识,提高全校老师积极开发各种课程渗透点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开设了那么多社团活动,我们学校学生的资源也很丰富,我觉得完全可以整合资源提炼出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校本国际理解教材。比如我的体育课,就可以渗透体育精神,体育规则等普世的观念。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