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修,他是一位好老师。当时我就在想,最为一位师范生,我能不能成为像马修这样的老师呢?
四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师范生成为了人们教师。反思自己这四年的教学生活,需要改正的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到泡小的这一年,给我的触动更大。
影片中,当马修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爱好后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并在被发现后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进行了“制度内”的抗争,而成效是显著的:当皮埃尔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而独自在角落里唱歌;当那一群散漫不羁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当皮埃尔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为获得原谅而窃喜……这时候,在我们感慨音乐的神奇力量的同时,也不能不想到,无论多么叛逆、任性、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把可以打开他们内心之门的钥匙,关键是教育者有没有这种愿望、有没有这种耐心来寻找这把钥匙。正如泡小天府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最大可能发展负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取决于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教育具有延时性,教育的成果不能马上看到。所以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者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就如影片中的合唱团的孩子,马修根据他们的声音,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声部,教育也是一样。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这个孩子记忆力很好,那个孩子想象力丰富,另一个孩子表现欲强。这些怎么发现,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发现。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他会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的精力,他会在平日的细小行为中发现孩子的不同之处。然后抓住这个不同,有重点的教育孩子。而往往我们现在很多一线教师,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静不下心来搞教育。一本教案循环使用,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只关心优生,注重学习成绩,看不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这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教育者还需要爱心和耐心。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个小小的行为,让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老师的期望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发展的可能性,他就会往老师期望的方向努力。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作为老师,我希望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