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专家进课堂。
把专家请进课堂,为我们的课堂“问诊开方”,让我们的课堂自始自终都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是我们秉承的一贯做法。同时,把专家请进课堂,也是为了搭建教师良性成长的大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4年5月6日和5月7日,分享教学创始人任景业老师莅临我校,指导我校的分享教学工作。
(一)
5月6日上午,任景业老师走进语文课堂和英语课堂。
我校语文老师全体开放课堂。任老师流动观察课堂,用他的录像机摄下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用他智慧的话语现场指导老师的课堂。
听完前三节开放课堂后,任老师临时指定内容让宁超群老师执教课文《李时珍》。
这堂课老师完全没有预设,学生也没有预习,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宁超群老师根据任老师的指导,按照“问题——思考——分享”三个基本单元进行。问题来源于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在梳理问题时,学生们出现了很多零碎问题,老师及时叫停,问学生发现课堂的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学生们很快意识到提问花费的时间过度,主动说聚焦问题,马上进入文本学习。自主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全班分享。孩子们抓重点句,抓关键词,侃侃而谈,多角度地谈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精彩纷呈。
课后,任老师和语文组老师进行交流。他以宁超群老师的课例,抛出问题;询问大家在分享课堂里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想办法解决。于是,大家围绕着“课堂里,哪些地方可以放手?”“分享时间不够,时间去哪儿?”“分享规则的持续建立”“课堂里出问题怎么办?”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任老师说:分享教学,最难的就是转变观念,敢于放手。我们要以正常人的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认可学生,欣赏学生。大胆放手,不断实践,分享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二)
5月6日下午,任老师走进音乐课堂和美术课堂。
第一节,音乐组余世凤、干波两位老师以小学欣赏教学《单簧管波尔卡》、课堂乐器竖笛教学为例,实践研讨音乐课上的有效的分享。在教学中,余老师将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探求的需要的欲望,顺应了孩子们好奇、好表现的天性,结束后,任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他发到网上的镜头和感受,余世凤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律动、节奏、声势、打击乐参与等,实质是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的情感。随班的语文罗老师也说,真没想到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表达能力这么强,没想到老师并没有给予的节奏或具体动作,孩子们却能做得那么到位。
干波老师的器乐教学采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进行全班集体教学、分小组个别指导,以及课前微课学习结合的方式,将分享文化渗透在教学行为中。同学们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在干老师丰富优美的和声伴奏下快乐学笛,陶醉其中。
,任老师走进美术组邓鹭、黎力铭两位老师的美术常态课。课后,任老师与艺术组老师进行了亲切的指导和交流,建议在“在进行分享式教学中应尝试用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强调“分享是一种文化的营造,是对孩子的欣赏与认可,了解孩子的需求情绪……”,通过此次听课、评课、议课活动,让参会的教师受益匪浅。
(三)
5月7日全天,任老师走进我校数学组课堂,同时走进课堂还有邛崃镇高何小学一行7人。
,付亮老师在3.5班执教《比一比》。课堂上,学生分享有礼有节,在你来我往中分享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具有浓厚的数学味道。
,游琼英老师在4.2班执教《找次品》。在一个大问题——如何找次品的统帅下,抛出三个小问题,学生经历猜想、模拟验证、分享说理的过程,很好地化解了教学难点。
,李亮老师在1.3班执教练习课。课上,学生经历自主改错、寻找错因、分享想法的过程,很好地实施了分享理念。
,任景业老师临时点名让欧小丽老师在3.1班执教《比一比》。课伊始,老师淡出课堂,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分享,新知在孩子们的互动分享中渗透。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困惑与收获。针对“教师如何介入”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
,周晓霞老师在1.6班执教《阅览室》。孩子们良好的常规、灵动的思维,以及周老师善于等待的姿态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治国老师在4.1班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课上,充分体现问题由学生提出和解决。通过材料学习,解决课伊始提出的数学问题,学生分享有深度,参与面广,具有浓郁的分享味道。
随后,大家再次围坐在一起,探讨关于分享教学的困惑。
(四)
5月7日下午,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专家走进分享课堂”的总结会。
总结会上,欧小丽老师和宁超群老师分别谈了这两天的收获。她们用她们的行动证明:分享教学是一种前沿的理念,我们需要不断去实践,去实现,达到师生成长共赢的目的。最后,任景业老师说,老师要学会说“我不会”,学会退下来,感谢学生。感谢我们的相遇。
两天的分享指导结束,相信我们的分享教学会日趋明朗化,课堂效益日趋最大化,学生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提升。
(文字:宁超群 余世凤 黎力铭 欧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