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惭愧,说很好看。我也知道儿子所说的好看并不是停留在好玩上。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再次提到这部电影。于是,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重温《放牛班的春天》。
该电影讲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一边看,一边思考。“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这是他们校长对这群孩子的形容,“做错就要罚”这也是校规,并且是严厉的惩罚,比如关禁闭6小时。校长的教育是可怕的,因为他是想当然的教育,完全忽视了这群孩子的心里特点,是一种十分刚性的教育,这种教育用在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身上效果可想而知。老师们交流介绍这群孩子的时候都是说的缺点,优点几乎没有。他们把孩子经过严格的测试,得出等级,完全是物化的教育。
一边看,一边学习。克莱蒙马修老师的教育是智慧的,是人性的,是刚柔并济的。面对一群很野的孩子,称呼他为“秃头”,他不恼不怒,甚至孩子抢了他的包在教室疯传,被校长看见的时候,他是“包庇”了学生的错误,给了校长一个很合理的很正面的解释;当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的时候,不是罚他关禁闭,而是罚他去医护室照顾受伤的老师直到痊愈为止;当学生偷了他的乐谱在厕所被发现的时候,被学校类似于主任级别的人训斥的时候,他解释说学生是在组建合唱团;当学生取笑他的秃头并编成曲的时候,他不生气,相反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姓名和愿望,并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音乐,于是,他从音乐这个世界上最有魅力也最有魔力的学科入手,组建合唱团。尤其是对最有问题的学生孟丹的教育,真的佩服克莱蒙马修老师,孟丹对着他吐烟圈,给他唱低级下流的歌曲,他依然不恼,还很认真地对他说是男中音。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没有足够的智慧也是不能当学生春天的使者的。
克莱蒙马修老师用爱心和智慧,当了放牛班这群孩子心灵的春天使者。他慢慢驯服了这群自由叛逆喜欢恶作剧的孩子,慢慢地合唱团有声有色。他给孩子们足够的信任,足够的理解,足够的赞赏,孩子们心里的春天正在慢慢绽放。
放牛班渐入佳境,因为音乐;放牛班让别的老师刮目相看,因为克莱蒙马修老师。
把学生当人看,学生就会是一个善良的天使,如果一味地把学生当物看,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魔鬼。可是,合唱团却被校长要求解散,马修老师碍于自己只是一个代课老师身份,他不能和校长硬拼,选择了在宿舍继续合唱团的演练。孩子们的向心力越来越集中,班级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这都是克莱蒙马修老师的智慧教育的结果。尽管孟丹的错误故事还在继续,甚至在加剧,但他对莫翰奇这个孩子的特长的关注,也成就了莫翰奇。
儿子还特别给我谈到,电影里的音乐打动了他。是的,听到合唱团的演唱,那优美的旋律,那美妙的和声,从放牛班的孩子心里飞出,怎么不会打动每一个人呢?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学校的时候,那从窗户里飘飞出来的纸条,尽管错别字连篇,但张张都表达了对马修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看完之后,真的好想说这句话其实也是正确的——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沉思,反思,马修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被抛在社会边缘的孩子,都能做得如此成功,即便我们承认电影有加工的成分,但我们面对一群真正善良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能成为孩子心灵的春天使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