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一个有"池塘之底“外号的乡村教养院担任音乐教师,他用与教养院其他教师不同的管理方法——组建音乐合唱队,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兴趣,用艺术引领学生走向善美,也正是有了他的敦敦善诱,才培育了学生的善良、仁爱、感恩、热情。
电影没有波澜迭起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些平实的教育教学场景,教育者教育管理方式的反差对照——一面是强制体罚,一面是善良仁爱。正是这些看似平淡的情节,将教育的真谛娓娓道出,让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的我深受启发。
一、党员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克莱门特将调皮学生带往院长室接受处罚,当他来到院长室门前,看到院长残忍的体罚孩子,以及孩子被毒打的惨叫声时,他犹豫了。最终他没有将学生交到院长室,而是利用在门前的间隙和学生达成一些共识。由此我想到,在咱们平常的教育中,也应带着一颗对孩子的仁爱之心去关爱他们。
二、教育管理孩子要寻求一个最佳切入点
克拉门特来到教养院,发现这里没有音乐课,孩子们生活异常枯燥,教育管理非常强制——孩子犯错一律惩罚(体罚)。而对此,他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组建合唱队。通过合唱队,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保护了孩子仅有的那点自信,让那群冷漠、调皮的孩子变得善良、仁爱。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因为一对多的关系,而常采取较简单的教育方式,有时这种方式未必就适用于每一个学生,,通过这部电影我想以后在教育孩子时要寻找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切入点。
三、高压、强制管理只会让孩子变得冷漠、残忍、伪善
院长一次又一次的棍棒教育,让孩子一步步走向冷漠、残忍、伪善——一次又一次的折腾教师,同伴间的以大欺小。“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克莱门特在组建合唱队时,组织所有孩子试唱确定角色和位置。我们看到,不管唱的多么差的孩子,他都给了孩子一个适当的位置。尤为感动的是,一个小孩一句歌词都不会唱,克莱门特却独具匠心的安排了一个最佳位置——老师的小助手(其实就是帮老师拿下指挥棒、曲谱等)。用欣赏的阳光看待孩子,会让孩子们那暗淡并可能消失的自信之火熊熊燃起。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像片中的这位老师一样欣赏自己周围的每一个孩子,愿意给他哪怕是小小的鼓励,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褒奖!
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不平凡的,它的不平凡在于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一点一滴浸润着孩子的内心,照亮着他们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