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傅兮: 课堂因遗憾而美丽

作者:傅兮    点击数:4813

11月4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高新区语文课堂大比武,从第一次上课,不停磨课,不停试讲,一路走来,收获颇多,遗憾颇多。

反思《小鹰学飞》这堂课,遗憾颇多,下面我一一道来。

一,低段识字写字这一重心把握不稳。二年级在识字方面应该以随文识字为主,集中识字为辅,但是,随文识字到底该识什么,除了识字音,会认读,还应该识字形,会记忆,识语用,会运用。我在《小鹰学飞》中重点处理小鹰、鼓起劲、急促 、拼命、喘着气 和盘旋这几个生词,除了随课题认识“鹰”字,提醒孩子们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以此记住鹰字下面是一个鸟字,其他生词我只进行了正音,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同音字、形近字辨析,导致识字教学只浮在表面,没有沉下来,学生掌握差,教学目标没有达到。二年级在写字方面应该在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的同时,总结归纳一些识字要领,比如,左窄右宽、悬针竖等等,一笔一划都要细致地指导,再编一些有趣的写字儿歌,让学生易于接受,写完后还应该及时反馈,及时修改,这样才能落实写字。我在教写“盘旋”二字时,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好,随后直接范写,没有总结和指导,学生只是写对了这两个字,但根本不能写好。二年级的识字写字如果没有把握准,那整堂课就会华而不实,其他设计再精巧也无用。此乃一大遗憾!

二,教学应变能力还待提高。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老师不知道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和想法。因为无法进行精准的预设,老师对课堂的把握着实重要。你不知道学生会给你怎样出奇的答案,而老师能否从这些答案中找到学生语言背后的思维火光,加之积极的引导,决定课堂的“死活”。积极引导,这就是教学应变能力,也就是教学机智。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需要认真听学生的回答,然后快速反应,提取学生语言中的关键词,迅速将关键词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寻找词语背后的思维火花,接着及时反馈,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越来越亮,最后火花变幻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带给课堂精彩!我在不同的班级上《小鹰学飞》,同一问题,不同班的孩子回答不同,思维能力好的孩子可以一问便知,课堂轻松自在,可是有些孩子却不能准确地回答我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往往把我推进尴尬的境地,此时我就会紧张,不能把控课堂,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引导、变通,结果,整堂课就这样卡住了。我在有一个班上小鹰学飞的时候,有这样一处细节:

师:看着课题,你能猜猜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1:小鹰学飞。

师:宝贝,请说完整。

生1:这篇课文讲了小鹰学飞的故事。

师:这次好了。跟谁呢?

生2:老鹰。

师:完整地说就是--

生3:这篇课文讲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的故事。

而在另一个班上,情况却是这样的:

师:看着课题,你能猜猜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1:老鹰妈妈生了一只小鹰,老鹰爸爸又带着小鹰去飞。

(此时,我郁闷了,文中没有说是老鹰爸爸或者妈妈教小鹰学飞啊!怎么办?)

师:谁再来说说?

(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导致后面的回答更离谱。)

生2:老鹰妈妈生了一只小鹰,老鹰带着小鹰去飞,他们飞到了大树上面,老鹰说它不会飞,小鹰又觉得自己会飞。

师:孩子,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生3:老鹰和小鹰他们去飞行,飞来飞去还是不会飞。

(我彻底无语,看来只有自己出马了。)

师:这篇课文讲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的故事。

每个班孩子的学情不一样,当我们在不了解这个班孩子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种预设呢?如果孩子在概括故事的时候出现上面的情况,我应该怎样运用我的语言引导学生呢?如果当时我这样处理,会怎样?

师:看着课题,你能猜猜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1:老鹰妈妈生了一只小鹰,老鹰爸爸又带着小鹰去飞。

师:孩子,慢着,故事讲了谁干什么事,简单一点。

如果这样引导,学生应该会很快找到,课文讲的是小鹰学飞的故事,不至于说得离谱又花时间,打乱课堂节奏。

我不能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导致课堂节奏被打乱,影响师生心境,此乃第二大遗憾。

三、生生互动较少。在《小鹰学飞》这一课中,我充分利用了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了学生与课件的互动,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课中,有这样一处细节:

师:小鹰看着白云上面盘旋的鹰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1:小鹰它看到别的鹰也能飞那么高,它就想,我也要飞得和它们一样高,然后它就又飞了。

师:又怎么飞?

生1:高飞。

生2:小鹰想它们太厉害啦,我也要像它们一样厉害,飞呀飞呀终于赶上它们了。

生3:小鹰他想,它们居然能飞得那么高,我为什么不行呢,于是它继续往上飞。

生4:小鹰心想:我一定要追上它们,结果,它追上了,然后它又继续往上飞,比那几只鹰飞得还要高呢!

师:小鹰就是这样一次比一次飞得高,一次比一次飞得远,这就叫做——不断努力。

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请了4个孩子来交流,其他孩子都没有机会表达,可惜。如果我这里设计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进行生生互动,在集体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最后在小组中推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在全班分享,孩子们想说的欲望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就不会出现想说但却没有机会说的情况。缺少生生互动,此乃第三大遗憾。

我们都努力追求教学的完美境界。但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遗憾,会令我们很尴尬,令我们的课堂状况百出。精心的预设会使课堂有章可循,无心的生成也会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我坚信,遗憾即是成长,只要我能抓住遗憾,依生而动,多加思考,潜心研究,遗憾最终会开出最美的花,因为,课堂,因遗憾而美丽。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