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成长】读懂危机 相伴成长
——记新学期教师心理培训
图 朱虹 文 旷婷
新的学期心的开始,9月7日下午成都高新区心能源青少年发展中心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陈婷老师,为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老师带来了《校园危机管理策略》的讲座。 
在讲座中,陈老师用大量案例告诉大家,危机是不同寻常的突发事件,是对一个体系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事件带来压力和极高的不确定感,我们的应对机制可能会失衡,可能会导致人们陷入困境。但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面对危机,我们需要提前预防、稳定有效的处理以及事后进行总结反思。在校园里,无论孩子还是老师,我们都有可能遇到危机,所以,更需要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
陈婷老师也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为我们普及了如何观察和预见心理危机,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人。未成年人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们可以用游戏、绘画等方式与孩子“谈心”。

危机无处不在,在危机出现之前我们需要保持警醒。特殊生活事件,如家庭变故、冲突、集体中的孤独感、亲人的去世、家庭经济的衰败等,都是我们生活的重大事件,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与行为,有可能形成危机。


当重大事件出现,我们会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它可能是变得沉默、睡眠差、情绪波动、身体不适、没有现实依据的恐惧感、不安全感、进食量突然变多或变少、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孩子变得不爱学习。陈老师特别指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违拗也是重要的指标。当孩子总是反抗时,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请你多多关注我”。在此时,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而非一味的指责。

在我们遇到危机事件时,社会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亲密的家人、朋友、老师、专业人士都是可以为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支持。所以,爸爸妈妈们都不要忘记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家都是你的港湾,家的大门会随时为你敞开”。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还与我们分享了与孩子的技巧。当孩子说话时,将时间交给他,让他述说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要急于去讲道理。当孩子反抗时,去理解他的行为,理解他心里的愤怒,而非比孩子更生气。当孩子沉默时,安静的陪伴他,告诉他,我们愿意在他准备好以后,细细的聆听他。
2个小时的讲座时间飞逝,陈老师从怎么应对危机、识别危机、讲到如何对危机进行工作,也让老师们了解到了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
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快乐、幸福、麻烦、困难,无论何时,接受事件、接受情绪、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榜样和示范,让我们共同为家庭的健康成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