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篇23

坏脾气的“熊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作者:贾利青    点击数:4889

熊孩子大吵大闹,不服管教,真让人头疼。

不过你想过没有:为啥有些孩子的脾气会这么差?熊孩子都是咋养成的呢?

其中有一个诱因,可能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父母觉得自己在正常管教,但有可能已经演变为吼叫。这种有意无意的吼叫,让孩子有样学样,形成了坏脾气。

有一本书叫《不吼不叫》,作者是罗娜·雷纳,是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有50多年的家庭育儿工作经验。她指出:很多父母会用吼叫的方式同孩子沟通,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除了伤害,孩子不会从吼叫中得到任何东西。

吼叫的危害,最明显的就是损害亲子关系。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吼叫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更加叛逆;即使暂时妥协,也是出于恐惧,而不是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而父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教育方式变得更加极端,陷入恶性循环。

除了损害亲子关系,吼叫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危害:影响孩子与同龄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统计发现:父母经常吼叫,孩子的攻击性就会更强,习惯用激烈的冲突,而不是合作来解决问题。小时候被吼叫积累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有影响。

更不幸的是,吼叫也会“代代相传”。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本来想耐心劝导孩子,但有时就是没有控制住,变成了吼叫。父母该怎么办呢?

1.自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究竟是孩子做错了,还是自己压力太大状态不好。

2.平静。在爆发之前,主动离开孩子,洗把脸、在另一间屋子独自呆3分钟,等愤怒情绪平静下来。

要想避免吼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你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1.沟通。帮孩子确立行为边界,明确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2.选择。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可能只是不喜欢某一样食物。如果事先问他“晚上想吃什么呢”,就可能得到一个答案,避免吃饭时的吵闹。

3.结果。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

4.连接。不管多忙都必须抽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他被重视、被关心,就更愿意好好听话。

当孩子犯错时,要就事论事,不能翻旧账和贴标贴。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犯错时,当场教育和批评都不是好方法。如果不小心吼了孩子,一定要真诚地道歉。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