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熟悉的校园;渐渐融入的理念;渐渐展现的自我,翻看成长日记的第四页是今日上午的学习围绕着游琼英主任给大家带来的思考——“我们的学生观”展开。
游老师首先给大家抛出问题:我们需要什么的学生观?在各组成员明确问题后,组内进行思考而后小组分享。学生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为每一个孩子进行负责,用同理心去尊重孩子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有着规律性,潜能性、过程性的特点。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孩子是完整的人、有个性的人、差异的人。学生是有着独立意义的人,他有着主体性、独立性的特点和责权统一的权利。
接着,游老师结合学生观,分享了《分享式教育教学实操指南——释疑篇》。分享式教学以人为本为核心,在教学中保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爱思考、爱分享的天性。
在思辨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辨,在思辨中共长。怎么对待积极的学生和不积极的学生呢?帮助积极的孩子精简发言,帮助不积极的孩子建立关系,分享方法,树立信心,引导发言。如何看待课堂上的“麦霸”?建立一定的规则秩序-首次发言优先,如果是第二次发言,则应先环顾四周看是否有首次发言的同学再发言。在同孩子们一起讨论后,一起完善规则,并将规则进行公示,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是否需要发出指令呢?可以在低段适度的发出指令,而高段可以逐步让孩子自我发挥。潜力性上每个孩子的成熟度不一样,可能有早熟和晚熟的孩子,我们需要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而发展性则是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犯错成长。
最后欧小丽老师就上午的学习做了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思想放到行为上,在行为中一点点“泡化”,一点点相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