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四川的某个地方,那里有蓝天白云雪山,有干净清新而稀薄的空气,也有一群民风淳朴的人儿;
那里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缺少一些我们常见的物质,也缺少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支教”老师。
那个地方叫“德格”。
2020年8月24日,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支教教师”郭永洁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支教感悟。

德格:深藏区中的深藏区
德格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康巴文化中心,也是藏传佛教最包容聚集地、南派藏医发祥地。
从成都至德格需要至少13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人儿,但同时闭塞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艰苦的环境。

困难:生活是为了活下去
谈到在德格的生活,郭永洁老师特别朴实的说:生活的目的是为了活下去!从路程的遥远、交通的危险、生活用水、离别亲友的愧疚、高原反应、空气干燥到俗称为“虫癌”的包虫病,每一个困难都是郭永洁老师这些“支教”老师的经历和日常。


工作:发自内心,活得安心
谈到这些生活中的困难,郭老师简单的一笔带过。但说到“支教”工作,郭老师说:工作的目的是活得安心!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做。
因为物资匮乏,郭老师自费给孩子们买书包,买校服;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妙,郭老师自费给孩子们买竖笛,教孩子们学竖笛的同时也教当地老师,把临时的支教变得“可持续”。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谈及在德格的两年,郭老师也非常感触的感谢那些“雪中送炭”的领导、同事和好友。从高新区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慰问、泡天团队同事的看望,还有我们整个泡天家委会的物资捐赠,我们和郭老师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支教,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郭老师而言,他收获了德格孩子们最真挚的情感,有了这样一段特殊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对全体泡天教育工作者而言,从郭老师身上,我们也明白了:教育情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愿郭老师“支教德格,归来仍是少年”!
愿所有泡天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字、图片】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