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性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堂
——高新区音乐学科实训基地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活动
2020年11月5日上午,在高新区音乐学科实训基地负责人万里燕老师的组织下,实训基地同盟校的音乐教师们一起来到我校参加了由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理事、德国维尔兹堡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奥尔夫专家刘颖超老师主讲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泡小天府校区的唐梅老师主持。
首先,刘老师通过让老师们在参与有趣的音乐互动游戏中感受了什么是原本性音乐。大家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踏着横拍感受到了节奏的稳定性。并在律动中进行二声部卡农、三声部卡农创作,最后顺利地完成了四个声部的合作。这也是奥尔夫教学中实现课标中倡导的社交合作学习!
接着,刘老师以人音版《火车开啦》为例,给所有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从情景体验开始,唤醒、激发、滋养了老师们的感官。老师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感知、探索、模仿、整合、创造,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在游戏中学,玩耍中学”。
随后刘老师为大家讲解原本性音乐教育的起源、概况、理念、教学对象。指出教学内容即动作、语言、音乐;原本性音乐即没有批判,没有指责,没有训练,没有让人赤裸裸的变为技术的机器,而是巧妙不留痕迹的引导、支持、接纳、允许、包容、开放。刘老师强调,最好的课堂是没有教授的痕迹。
最后万里燕老师就今天的学习活动做了总结。她从如何保护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何从原本性的理念出发设计课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创造,将它们灵活运动到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音乐教育中发挥他们无穷的潜力,让他们自由、主动、积极地成长。好的教育并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逐渐树立一种“我要学习”的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终身的发展与成长!
大家在这次实训基地学习活动中的受益匪浅,亲身体验并学习到奥尔夫教学法以音乐、动作、语言为核心,注重开放学生的创造性及参与性,赋予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音乐教育不再有局限性-----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外在的知识灌输和技术训练,而是一种需要通过自发地、自然地、亲自参与的过程。
真正的艺术教育,不是对本歌唱,不是对谱演奏,而是一场创造,是创造力的艺术,是创造艺术的过程。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大师,但好的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爱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