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被误会的“放养”中教育

作者:王梓涵    点击数:4210

被误会的“放养”中教育

早在17世纪,大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就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卢梭在《爱弥儿》提到“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其意都指出对儿童的教育应该遵循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让其自由生长。国外的自然教育传入中国,很多家庭却误认为是自由教育、“放养”教育、“放任”教育。


你想写多少就做多少,做不完就算了。

学舞蹈是挺辛苦的,坚持不下去就换一个吧,你高兴就好。

绘画有时候很枯燥,那就学唱歌吧,你喜欢就行

“放养”教育顺应自然,顺其自由,忽视对规则和孩子理性思想的引导,殊不知,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都可能是“熊孩子”,因此真正的“放养”,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出自本杰明《刻意练习》


“放养”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最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可以取暖,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

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随意踢打,甚至杀死它们,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

2.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分寸感和界限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天生会排斥很多好习惯,好习惯是好成绩的必备条件。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所以希望孩子快乐,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只有这样,在未来时候,他们才会有能力去快乐生活。

3.言传身教,榜样示范

如果你做不到收放自由的“放养”教育,那就以身作则,做用心的陪伴者。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来感染他。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每个父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不道理连篇,不乱发脾气,不刻意感到,用自己的行为来默默感染他。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