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能力是每位家长在教育生涯上的必备技能。教育孩子,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相互协作,但是有的家长却经常把老师、学校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逼的老师对他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放任自流。
雷区一 没搞清楚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雷区二 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家长最该做的就是配合。很多家长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其实都是出于保护和教育孩子的需要,家长多一分理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雷区三 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自己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的问题有关。
雷区四 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雷区五 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如果我们社会最后一片净土——教育,都抬不起头了,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孩子还有什么希望?
在家校共育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