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堰,靠着什么屹立了千年?
一个故事,讲述着都江堰怎样的前世今生?
一位功臣,是怎样的治水方针让滚滚岷江水泽天府?
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两千多年; 李冰治水使岷江面目大改,福泽天府; “深淘滩,低作堰”让岷江水从灾祸变成天府之国。带着对这些知识点的浅层了解,4月15日清晨,我校四年级各班孩子们背上书包,带上研学手册,跟随着研学导师,驱车前往都江堰。经过1小时的车程,各班顺利在都江堰会师,开始了参观学习之旅。

都江堰的西街是历史上“松茂古道”的起点,也就是“茶马古道”的一段。经过“茶马古道”,我们经过南桥,来到了都江堰景区的大门。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离堆公园。


每年都江堰都会举办充满浓郁民俗风味的放水节,以此纪念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它展现了川西民俗文化,再现了成都平原漫长的农耕发展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民族精神。

沿着堤岸观看宝瓶口,了解其八年开凿历史,领会物理学热胀冷缩知识的奇妙运用。李冰石像,仍镇守着都江堰水利工程,保佑着天府之源。

同学们随后走入飞沙堰,探究二八分沙的原理,感叹李冰分沙的巧妙之处。



到达鱼嘴,同学们在导游的讲解之下,了解弯道动力学基本原理,领悟李冰“逢正抽心”的治水智慧。凹凸不平的内外两江河床,暗藏着李冰四六分水的巧妙智慧。 同学们在听研学导师讲解的同时,也在用心的做记录,虽然天空中时有小雨飘洒,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深淘滩,低作堰”不仅仅体现着李冰治水的智慧,更暗藏着因地制宜的教育哲学。我们的教育不是一味去堵住洪流,而是要循循善诱,不断疏通,不断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润泽一方天地!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研学活动带着期待、问题出发,满载收获归来!感受了中华文明的渊远流传、博大精深,以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期待精彩研学再次出发。

教育需要情怀、需要格局、需要境界。透彻理解研学旅行的核心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知识的增长点,促进学生道德的生长点,探寻学生融合的共振点,让研学实践活动更接地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助力学生的成长,是雅睿研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