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音乐组】根植四川音乐文化土壤 传承四川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

成都高新区音乐学科实训基地学习活动

作者:唐梅    点击数:2537


4月30日上午,主题为“四川羌族歌舞专项培训---走进羌族萨朗”培训活动在成都泡桐树天府校区举行,泡小天府音乐学科实训基地同盟校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由玉林附小的陈珉洁老师主持,特邀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研究室的徐兵教授为活动作培训指导。

首先,徐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羌族的文化背景,让大家对这个“云朵上的民族”有个大致的概念印象。接着徐教授结合羌族的采风实录、生活习俗从萨朗音乐文化中的艺术特点、分类、服装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

艺术形式:萨朗是羌族民间一种自娱性歌舞,羌区北方方言词汇,译为“唱起来,跳起来”,属于集体性歌舞。由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女手拉手,边唱边跳,动作灵活多样,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其中,萨郎的律动特点为连臂歌舞,以腿部动作为主;欢快跳跃,屈伸,向下颤膝,胴体轴向转动,胯部的开合,左右拧倾;双脚交叉点踏,步伐变化繁多,小腿尤其灵活(划圈);右脚起,由主体动作和结束步。萨朗的音乐特点:边唱边跳,所唱歌曲都是祖辈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一般多为五声调式;用铜铃、羌笛、羊皮鼓、口弦伴奏;曲体短小,常为上下句结构。

分类: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单指一种类型的羌族歌舞艺术形式。广义:类似于狭义萨朗的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圆圈舞。其中包括羌族萨朗、哟粗布(宴席舞)、布兹拉(羊皮鼓舞)、克拉格拉(跳盔甲)、巴绒(礼仪舞)等

服装:男女头包头帕装饰;衣领、袖口和对襟有扎花;服装材料为棉布或绵绸,右衽,比较宽松,形似旗袍;鞋为“云云鞋”。

接着,徐教授就羌族莎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自己的思考。文化在流传中传承,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时,需要我们调整心态,摒弃那些商业市场化的方式,让羌族萨朗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得传承和创新。

在活动尾声,在座的所有老师在徐教授的带动下,围成圆圈,跟着音乐学跳萨朗的四步舞《仁木查沙》(音译)、十步舞《嗯几朗巴》(音译)。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到羌族萨朗音乐文化的魅力。

最后,实训基地负责人万里燕老师就今天徐教授提到的有关萨朗音乐文化知识提出了几个问题,在座的老师都积极举手发言,均在认真学习中回答正确。万里燕老师总结道:音乐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每一位音乐老师,传承文化责无旁贷。我们通过学习、整理,深挖羌族的文化,在课堂中去传播羌族音乐文化。我们都是文化的传播使者,我们用音乐感染学生,用音乐影响学生的人生,让本土的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让我们根植四川音乐文化土壤,传承和推广四川民族民间优秀音乐文化,做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吧!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