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为了进一步体会“活动育人”的价值与意义,寻求更多的“活动育人”策略,提升育人效果,助力学校高品质教育活动的落地,2021年6月30日上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开展了教师研讨活动。

学校将全体老师分成十个组,每组围绕“活动来了,我们怎么办”这个主题,选择学校开展的一个活动,结全自己的岗位职责针对拟定问题展开研讨。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先分组研讨,人人发言,针对学校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做法。再集中交流,小组分享人汇集观点做代表发言。


各组成员积极踊跃发言,先结合经历谈自己对开展活动的认知,再谈自己在该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做法。大家各抒己见,可谓是一浪接一浪。

如第四小组关于“义卖”活动的思考:回顾这学期的义卖活动,单纯说卖东西,学生其实并不陌生,孩子们小时候都经历过“跳蚤市场”,那么“义卖”与“跳蚤市场”有什么区别?以义卖的“义”字为切入口,活动前我们需要给孩子讲明活动的意义,义卖的公益性以及价值所在。来自不同学科的老师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思考了义卖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心理学科王律老师分享了买卖活动背后怎样利用心理学的方法促进营销,设计“小概率事件”将心理与数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财商。数学老师黄颖智探讨了在义卖活动中涉及到数学的分类、运算、统计意识。不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根据实践经历梳理了义卖活动在一到六年级可以训练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低段的识字、介绍一种事物,到中段的写通知、练习转述,以及高段的研究报告、方案撰写,都可以与义卖活动结合起来,让义卖活动成为学科素养生长的生动场域。体育学科可与义卖中的劳动协作为契机设计活动,音乐可以是义卖推广的方式,海报设计的背后是美术、语文、英语学科的融合。

中国是礼仪之邦,当义卖活动遇上小泡泡们,应该是一件仪式感满满的事。活动前,应该仪式感满满,专时专用,开展一堂充满仪式感的班会课和学科渗透课程,让孩子们明白活动的意义,习得活动的方法。活动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文明宣传。活动后学校应举办充满仪式感的捐赠仪式,让孩子们的爱心落地生根。

又如第九组关于“合唱比赛”的思考:合唱比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引导班级正向生长,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有利于个体发展,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水平,丰富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增进生生情感;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的自我提升。合唱活动前:先心态调整,班主任不急不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先思考再实施,前期计划很重要;学生“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效果”。再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师生家长一起选曲,学生编排,小组教学动作;学生民主决定服装道具。最后合理利用零散时间排练,保证所有孩子都会唱,都会做动作!合唱活动中:排练次数不宜多,要提前和学生沟通要求,不要“无效排练”。比赛中,把要求记在心,放松心态,有序完成;合唱活动后:方式多样,角度多元总结评价,并思考下次同类活动,我们要怎么做?

最后,曹娟副校长对各小组的分享交流给予肯定与点评,并对此次教师研讨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而是另一种教学的方式!让我们秉承“为每个孩子最大的可能发展”的办学愿意,挖掘活动价值,达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