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由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数学学科实训基地、成都市高新区游琼英名师工作室、成都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承办的教研活动“‘双减‘’下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课例研讨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举行。
首先由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廖敏校长分享本校的课程建设及教育理念,她分别介绍了本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理想与追求、办学定位、学校现状及发展中的课程,进而明晰方向——以课程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廖敏校长同时希望老师们无论平时的工作有多忙,也要本着求真求质的目标教育育人。
接着由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刘东艺老师和本校的四年级学生一起呈现了一节“小数加减法计算——存零用钱”。从评价课前前置学力单的方法统计开始,聚焦典型算法,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分享、全班思辨,厘清每种算法的算理以及算法之间的联系,并对竖式计算进行练习强化,打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从问题开始,再到带着新的问题下课,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迁移学习的能力。
随后,有成都蒙彼利埃小学的李洁丽老师和三年级十四班的学生呈现了一节单元开启课“认识周长”。开启课上,先由孩子们围绕课题提问:什么是周长?哪里有周长?怎样测量周长?周长有什么用?……进入新课的学习。整节课围绕两只小蚂蚁比赛的活动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两条小蚂蚁分别在一条曲线和一条直线比赛跑步,第二个环节两只小蚂蚁分别围绕长方形和圆形跑一圈,对比两个环节,引出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圈(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接着让孩子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的方式来感受物体的周长。其次出示两个周长相近的图形(梯形、树叶),小蚂蚁会选择哪条路线呢?引出需要准确得到两个图形的周长需要进行测量。学生经历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理清周长的概念及测量。
两节课结束后,由郑大明老师对两节课作了点评,并开展了《以三课特色的单元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题讲座,从什么是课程?改课程做什么?要想怎么改?及我们的课程改革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10月20日上午由泡小天府的汤小婷老师和骨干班的袁老师展示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数松果》,两位老师领着孩子们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的过程,打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再带领着孩子们一起编织乘法口诀,加深5的乘法印象。
10月20日下午由泡小天府的唐唯益老师和骨干班的高大宝老师呈现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生活中的比》,这节课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探索,学生还会对问题进行总结、提炼,打通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理清了比的本质是两个量的倍数关系。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