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合唱教学策略研究》——学科整合课《敕勒歌》
-----成都高新区音乐学科实训基地提升音乐教师素养培训基地
10月21号上午,主题为“小学古诗词合唱教学策略研究”培训活动在成都泡桐树天府校区举行,高新区古诗词实训基地同盟校的十几学校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由泡天的江樾老师主持,特邀宜宾学院邓静教授为活动作培训指导。区教研员万里燕老师对教授的指导表示了欢迎。
首先,来自泡天的语文组张莎莎老师和音乐组唐梅老师做了《敕勒歌》课堂展示,从诗歌的朗读、欣赏、重难点知识解决出发,对诗歌做了情景式的深入感知。在这样的有趣感知下,音乐课堂开始,音乐结构、诗歌律动与诗歌紧密结合,生动、有趣的课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古诗词的韵律、朗读和音乐的节拍、声律完美的结合起来,使课堂栩栩如生。音乐、文学、身体律动表达结合到一起,具有综合、积极的学科整合意义。
其次,唐梅老师分享了做此课题的出发点、意义、过程与方法等,包括了语文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等。并且,通过图片欣赏、多种形式的朗诵、图谱演唱、声势律动、多种音乐表现形式的鉴赏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两个学科间的融合可以大大提升了音乐学科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及古诗词音乐文化的探索欲望。再者,两个学科的融合在本课例中表现在:音乐学科的介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语文学科的介入,特别是吟诵的介入,从音律的角度可以寻找到与音乐的融合点,实现了两个学科教学效果的共赢。 比如在语文朗诵的基础上,高位置的朗诵:它有别于我们语文课中的一般朗诵,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要求在打开口腔的基础之上,运用气息和歌唱状态进行朗诵,在体会理解了古诗词意境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韵律和风格。
最后,邓静教授对课堂进行了实效的指导,积极、及时的评价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接着邓老师带来中国歌诗艺术:以苏轼歌诗《醉翁操秦曲》分享:
其一,从背景介绍与拓展开始讲座:歌诗的概念是什么呢?它有音高节奏,可以唱的诗词,声歌之道:称为音乐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综合性的学问,是音乐和文学两个学科的核心内容,让古谱典籍“活”起来,最求语感、情感、乐感、美的完美统一,体现中国式的审美原则。
其二,聆听欣赏《醉翁操秦》:体会韵味和美感,采景三苏。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学科做整合,如与美术老师做书法和视频剪辑,美意的展示。古谱诗词是融中国文学和音乐为一体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文情怀和音乐美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接触代表。通过传唱传承,学习古代先贤的生活态度,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其三,主要解决的教育问题:脱离实际
的假大空口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途径为舞台途径、课堂、课外、家庭。
其四,在教学手段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师负责音乐欣赏几演唱教学;语文老师负责剧本创作,做明确的分工,做教学手段的创新:舞台实践、文化交流,为教育注入新能量,高级别课题和教学工程还需提升;教学资源方面可以整合;传统与现代审美可以融合。
其五,在教材内容的选用上:诗经、楚辞、新学堂乐歌、碎金词谱等等,做多版本的学习,可以拓宽思维,打开视野。
邓老师的指导给我们古诗词的课题带来了新的视野与方向,相信在高新区教师的合力探索下,这一课题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