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音乐组】音乐学科的国际理解《趣谈中秋——但愿人长久》

作者:唐梅    点击数:1650


随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在高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申报国际理解课题,课题由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姚满华主任牵头,并号召全学科参与,音乐、语文、美术、思品、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均积极加入课题研究。

1227日上午第二节,音乐学科唐梅老师设计了一节《趣谈中秋——但愿人长久》与五年级10班的同学们尝试了如何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渗透。参与此次听课、磨课教研的有姚满华主任、郭永洁主任、赵胤岚老师、万里燕老师、以及音乐组全体老师、美术组的老师们。

唐梅老师通过课前布置资料收集,课中学生呈现收集成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的来历,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过中秋等,课中,老师也通过歌曲学唱、对比聆听、介绍中秋文化视频的呈现,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了解中秋的文化及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一作品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带领学生进行了学习,从古今这首词的吟诵、吟唱、演唱进行体验、表现。该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喜欢、调动了大家的研究兴趣、热情。

课后,大家齐聚音乐办公室,进行了非常高效的评课活动。每位听课老师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比如:合理的体验活动的选择,以作品风格为出发点,几个版本的音乐都是非常唯美的,抒情、思念、淡淡的忧思等情绪的表达,所以体验活动也应以此为基调,动作的加入、情景的创设,都紧扣所用音乐作品风格;这种国际理解教育该怎么上,是一个探索、尝试,选材的典型性,各种听、说、吟、唱的比重得当;诗词吟诵对理解古诗词的价值,启发学生参与、体验、理解,教师的语速、语调都要更搭配所选作品的意境、风格;如何调动学生能饶有兴趣的参与体验,并能推广这种文化等等。

最后是姚满华老师进行了点评,并快速帮助梳理了课的结构以及课型。首先,如何导课,直接从林语堂对苏轼评价作为切入可。了解全世界知名人士对苏轼的评价与欣赏。其次,建立民族自信。出示词《水调歌头》,从理解词义到各种版本的赏析、吟唱,分小组吟唱并展示,从体验到呈现各种不同版本。最后是拓展、延伸。中南亚对节日不同的庆祝形式,全世界广泛流传的节日、比如感恩节,如何用音乐表达。

大家均表示,收获颇丰,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下教育的趋势,此次尝试活动很有意义,对打开老师的思路很有价值,希望更多老师参与到国际教育课题中。

新闻撰写:余世凤

图片提供:赵胤岚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