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你有多久没和一本书真正相遇了?
你是不是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又在想着去读一本书?
日子漫长,时光清幽。
我们需要一段慢下来的时光,将自己交给书,交给作者。
是的,时光也终于慢了下来,凝固在“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旧梦里。
因为,我们的桐下读吧开展了一次“读了,再说”沉浸式阅读体验读书会。
耳畔里,音乐轻轻流淌,
手机静音装进信封,
在“养机场”孵化。
我们开始“读了”。
安静的两个小时,光影清浅,
只听见纸张滑落与呼吸的声音交错。
在这样的冬日午后,
热牛奶的香气与油墨的味道氤氲在老师们的指尖。
时而沉思、时而颦蹙、
时而展现浅浅的笑意,
灵魂仿佛在书里的那个世界里舞蹈。
书里的南山北海、人迹来回、平凡与伟大、光荣与梦想,
仿佛都和自己无关,又仿佛都和自己有关。
不经意间,两个小时过去。
这样闲适自在的时光,
像成阵的落红,风飘万点,
便从一页一页的纸张间吹落。
“读了,再说”,那说什么呢?
我们玩起了“问题对对碰”的游戏。
一个老师提一个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随机点一个老师进行回答。
问:这两个小时没有手机,你是怎么感知时间的?
答:我听到快给我们发读书会的奖品了,估计时间快要结束了。
问:我看的书是《三体》,想请问,提到“宇宙”“地球”两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
答:我想到了空间和时间,还想到了珍惜资源。
问:你有多久没有这样沉浸阅读了?
答:我还是在上大学时有这样的阅读时间。
问:在阅读过程中,你下意识去摸手机有几次呢?
答:我专门将手机放在办公室了,没有带上来。我担心我会忍不住去拿它。
问:阅读,佩服作者写得好,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写是写的老师,只有坚持写,才能做到。
……
问题各异,但感受相同:
“两个小时的沉浸式阅读胜过之前很多灵性化的阅读,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晰,甚至也有了想立刻动笔写作的冲动。回想自己一个学期的生活,想要记录的实在太多。从写教案、写反思、到写教育生活,写学生反思,都有好多想法。今天晚上就要从班上的一个小故事入手,开始我的写作旅程。”
在奔忙的生活里,读一本好书所带来的启发,就好像在黑暗之中擦亮的微弱花火,让有理想的人看到希望、看到可能。
庄子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或许会忘记书里谈到的具体的内容,但至少每一位作者构建的宏伟价值观,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气质、品格。
我们深信,即将来到的寒假,正是我们和更多的书相遇的好时机。
我们也深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温柔而坚定的前行。
附:部分阅读感悟
“共情并不是一味地理解,他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武器保护自己抑或伤害他人”
--阅读《共情的力量》感悟
“清晰地展现了一个自然人是如何对知识,对社会产生了向往”
--阅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感悟
“从书中收获到了孩子关于吃喝拉撒睡玩等方面的有效实用建议”
--阅读《蒙台梭利家庭方案》感悟
“教写作不应该单纯去讲技巧,要在技巧中去建立孩子的兴趣。”
--阅读《一篇一篇解读统编》感悟
“学习就是你带着很多很多的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他们,接着又产生了很多很多新的问题,再去解决,如此反复的过程。”
--阅读《问题点燃课堂》感悟
“我会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时间、文明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