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课题引领,携手“研行”
2022年5月25日下午,高新区开展了主题为“以课题研究推动工作室研修——从缜密与发散谈起”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在云端进行,由高新区缪兵·彭昌奎名师工作室的三位成员进行主题分享,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首先,来自墨池小学的郭书伶老师分享了工作室以课题《小学数学基于缜密思考习惯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带动教师研修的经验。郭老师从研究思考、核心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模式及研究进程等方面进行分享,充分展现了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以课堂实践落实研究的研修路径。
接下来,来自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刘冬艺老师和来自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的陈俊竹老师进行了课例分享。
刘老师汇报的主题是“运算中的缜密思考——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估算和精算为例”。在课例研究中,刘老师以大单元整体教学及基于学生真问题的分享式教学为设计理念,深入解读教材及学情,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重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在课例中研究运算能力的培养与缜密思考习惯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关系。
陈老师以《字母表示数》为例,研究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陈老师所在的磨课团队经历了从集中学习到分散研究,再到集中打磨的研究历程,将主题之一聚焦到从单元视角出发,以大概念统领、大任务驱动、大情景创设、大问题聚焦,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和结构化,主题之二聚焦到符号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
在互动交流环节,石室天府附小的阳建怡老师谈到,刘老师在估算教学中,专门研究估算的各种方法,不断深挖学生生成的方法,努力让在估算中较隐形的缜密思考可视化,这点值得借鉴。
最后,缪兵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谈到,工作室之所以执着于课堂,坚持从课堂出发,进行一年多的课堂观摩和课堂研究,是因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课堂样态,只有将教师个体诊断与工作室引领相结合,才能真正帮助教师改进,进而为打造学校及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