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科研]开题论证,越论越明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区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作者:何静知    点击数:1331

近年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立足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

2022年6月10日下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举办了区级课题《学科育人视野下的五育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基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小学羌族萨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拼贴绘本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的开题论证会。四川省教科院《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张泽科老师,成都市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部部长刘继红老师,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科研管理教研员李宇青老师,莅临开题论证会。专家们在听取课题开题汇报后,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指导。

李宇青老师宣读立项通知


首先各课题组对开题相关内容进行汇报





开题论证会中,专家们对选题价值予以高度肯定,并寄予厚望。同时也对课题研究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指导。


对于《学科育人视野下五育融合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专家们表示选中本课题作为精品课题,一是看重了本课题的育人价值,课堂的研究抓住了当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是学校研究实力强;三是学校前期的分享式教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此研究指向了重难点问题: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五育并举怎么做?核心素养怎么落地?

课题研究需要有非常明确的改革主张。什么是五育融合?怎么融合?到底用哪一个主张作为突破口?专家提出了两个破解思路:一是从国际理解教育视角,将国际先进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二是从理论中寻求突破,从三大经典课程建构模式中寻找五育如何并举的研究和实践的突破口。

同时关于教学范式,还要警惕走入教学模式或者具体的虚假的范式,规划好每一步该做什么的教学模式对新老师有帮助,但是对优秀老师的限制很大。建议采用要素取向,抓住几个关键点,凝练出特色做法。同时,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没有现成经验的,也不能依靠经验去做研究。精品课题首先应该是顶层设计,集一批专家、老师去撬动改革。使用演绎研究法,借助大量的文献和理论,提出明确的改革主张,从上到下,实践、提炼,创生成果。将国家政策与教学实践进行对应,说实实在在的话,做实实在在的事。

对于《基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小学羌族萨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专家们提出追问:非遗文化为什么要在学校做?学生为什么要做?(学生非传承者)来引发老师们的思考。非遗文化一定要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研究才具有价值。非遗项目通常有三类价值:(1)文化价值,与当地人生活的习惯、风土人情相关。学生通过艺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2)技艺价值。(3)艺术学科价值,也就是学科领域的育人价值。同时专家们提出研究可不局限在莎朗,课程研究要从非遗文化价值中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学科融合视角。打破音乐、美术、影视的概念,直击艺术四大核心素养的取向的育人价值。

对于《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拼贴绘本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专家建议从艺术新课标出发进行素养导向的课程融合与实践。并从“艺术课程中的文化理解是什么?”出发对课题的研究主线进行论证指导。最后提出了做科研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回答课题的育人价值在哪里? 二是回答本课题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三是对接时代,将国家的号召变成我们的率先行动。

此次的开题论证,专家们的指导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遇见了对课题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让我们在更加清晰前路的同时,也更加感受到科研之路的任重道远,不可轻负。接下来老师们也会及时将专家们的指导进行梳理消化并付诸行动。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