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组】“川渝风”赛课指导
4月27日下午,泡小天府英语组开展了“川渝风”赛课指导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首先由李瑶老师展示了“川渝风”绘本课《The Three Gorges on the Yangtze River》,接着由姚瑶老师展示了“川渝风”绘本课《Pandas’Hometown》,最后市教研员樊波老师、高新区英语教研组李云霖老师、泡小本部廖燕青老师对李老师和姚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及指导。
首先,关于姚瑶老师的课,廖老师建议运用“KWL”的表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框架。第二,要重视“提问”的技巧,针对文本结构提一些比较“大”的问题,重视版块的梳理。第三,在post reading的环节,带着学生梳理板书上KWL表格的信息,做回顾。李老师的建议是:1.注意时间的分配;2.重视文本的解读;3.提问时可以降阶处理,降低问题的难度。4.注意通过绘本的阅读,帮助学生建构文本的主题意义、目标语言等。5.课堂上可以增加学生评价。最后,樊老师提到:1.教师需要多关注上位的概念---关注新课标。2. 文本解读可以分为两个版块:四川的地貌、气候环境以及熊猫的生活特性,不能太过碎片化。3. 注意背景知识和背景语言的处理。4. 封面中可以思考:图中的两个人物在谈论什么?为什么会谈论这个?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or pandas’ hometown? 这本书会涉及什么内容呢?5. 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关注大图片、小图片等信息。6. 建议可以先读四川的部分、再读熊猫的部分,分两部分梳理框架信息。7.注意输出和输入的概念及层次。8.重视文本的深刻解读,梳理好文本框架,帮助学生架构知识。9. 设计课程时要思考“教什么”---教学目标、“为什么教”---主题意义、“怎么教”---教学活动,这三个活动要连在一起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还要重视课堂评价,第一课时评价的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文本的意义。第二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学生需要用完整的句子对某幅图进行框架性的表达,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要求知识的迁移创新。10. 主题意义的建构:通过这个绘本的学习,增长对自己家乡四川的地貌、气候特征和代表性动物熊猫特征的认知提升。
李瑶老师的课:李老师提出框架结构清晰、学生反馈比较好、2.0技术的运用比较到位,建议可以多运用一些小视频,针对一些比较难的词汇可以通过自然拼读的方式来教授,post reading中可以不需要retell的环节。樊老师指出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上比较单一,需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要再精准一些,要聚焦。还要注意随文识词。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输出的不同层次及对应的不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