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清秋处,岁月宜静美。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师资水平,形成结构清晰的教师梯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学校于2022年9月上旬开启了第四届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申报评选工作,共收到90余份老师的申请。
2022年9月17日,学校举行了第四届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云答辩活动。此次活动,要求全部申报的老师全程视频参与,随机派发答辩题目,每人5分钟准备,3分钟回答必答题目+2分钟回答评委提问。学校名优教师、中层干部组成了强大的评委团队,三场答辩同时上线,开启了云上共话成长的美好时光。
01校级学科带头人——专业领航
身为学校学科带头人,要起到专业领航的作用。
这场答辩,围绕“双减”“大思政观”“知识素养时代到核心素养时代的挑战”“轮岗对教师和学校的积极作用”等热门话题,结合自身的专业实践,老师们均能有较高的站位,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自我角色定位、个人专业修炼、相关政策解读、实践成果提炼、团队引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方法。比如针对“大思政观”——提出了“小思政观的做法”,针对“双减”——提出如何与“悄悄内卷”的家长沟通,针对学生学习——提出如何重启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科育人——提出如何落实五育融合等做法,有真知,也有灼见。
评委们提问,聚焦“班科携手如何育人”“大思政观如何和学科深度融合”“新课标学习的挑战与应对”“用一个案例呈现如何从知识素养向核心素养”“未来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科里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等问题,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思考方向和行动方向。
答辩活动历时3个小时,欧小丽主任总结说:“这是一场思想的‘开放麦’活动,我们都从中看到每一个独特的你,也能从他人的回答中观照自身。作为学校专业领航员,需保持高度的教育敏锐,和持续的研究能力,才能保证航向正确,又能有高质量的发展。”
02校级骨干教师——专业行航
身为学校骨干教师,需要坚持专业行走的姿态。
这场答辩,老师们围绕“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深度学习”“学习中心教学”和“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四个大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老师们依托于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以学校“六育目标”为引领,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论述,展示出了他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老师提出:教师思想建设必须以身作则,修炼自身,在平时的细微之处影响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老师认为:深度学习必须以学习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才能让学习有效。有老师说:学习中心教学指向的是人,老师要学会让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真理。
评委老师的提问总能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将大家的思考推向更广更深处。比如:在你的发言中,我听出了你在尝试学科融合,那你是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请举例说明;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很有爱,那能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关怀班级的学困生;可以看出老师非常负责任,作为班主任,请用具体的例子说一说你怎么和学科老师联动,共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等等。
答辩活动历时近4个小时,老师们意犹未尽。活动最后,宁超群主任总结:“这既是一次骨干教师的答辩活动,也是不同学科老师思维碰撞的学习场,引领着老师们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全员联动,五育融合,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03校级教坛新秀——专业启航
教坛新秀,需要用专业的姿态启航。
整个答辩过程精彩纷呈,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教育信仰”“班级突发状况应对”等问题展开回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同时充分结合自身教育经历、感受、反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谈到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两条最重要的路径时,老师们都分别谈到学校学科教研、师徒结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给予自己丰富扎实的专业成长“营养”,以及自身参与的名师工作室等校外成长共同体给予诸多学习、磨炼与挑战自身的机会,使得自身快速成长、不断进步。也有老师分享自身的实践案例:为了让班级学生突破跳绳瓶颈,坚持专业训练,在反复尝试后,研究出陪学生一起练习,挑战失败即接受既定惩罚的妙招,成功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帮助学生攻克了学习难关。这一细节得到评委及时肯定与赞扬,老师愿意自身接受“惩罚”,想方设法走近学生,与学生站在一起,是一位把学生成长始终放在心上的好老师。
与此同时,评委们也根据老师们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比如“谈谈你参加共同体的感受”“师徒结对时你做了什么”“如何和团队保持一致性”等。
历时1个多小时的分享交流,答辩顺利结束。于答辩的老师们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专业成长的考核,他们更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我梳理与反思,并从伙伴们真切精彩的思想阐述与实践分享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与前行的力量。
三场“头脑风暴”的开放答辩活动,让所有参加答辩的老师收获良多。
一位参与答辩的老师回顾答辩过程,如是说:“从问题中提取1-2个关键词,然后结合案例展开讲述。其实无论是什么问题,都离不开‘人’,谈学生、老师、课堂、教学方法等,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也是一种自省的方式。”
相信通过这样的云答辩活动,加速了老师们的自我省察与觉醒,并为后续的行动带来支撑力量。
教师梯队建设,是学校教师发展“三立”课程中立身课程中的一项,评选校级学术荣誉,对提升老师的专业自觉、专业自主、专业自重都有较大的引领,全校教师将为实现学校高质量教育发展形成合力,迎来更多的泡桐花开。
【文字:陈昱彤 余海燕 欧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