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我校校级课题的老师们在录播教室一进行了计划分享。
首先张义成老师对课题《教室垃圾管理的范式与策略研究》进行分享,将开展中期研究汇报,汇总班会课,撰写课题文章。
李世涛老师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以德格县错阿镇中心小学为例》进行了分享,初步建立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美术课程实施评价方案,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并举办了课题研究成果展。
谢运盛老师对《综合实践分工安排学习指导策略研究》进行了分享,将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完善分工安排培养策略,制作小组合作评价量表并深入课堂记录,对小组分工培养策略进行实践与调整,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陈晓艳老师《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解决习惯和能力培养研究》从局部到全部,通过对接、追踪,进一步完善生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和数学关键能力的提高。
张苗苗老师对课题《小学数学“旧学习习惯与新学习习惯的对比研究”》进行了分享,将持续观察并记录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习习惯数据对比新旧学习习惯。
沈梅老师对《小学数学课堂4人小组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研究》的分享,通过课例研究形成高质量视频案例和不同课型的交流指导策略。
梁倩《小学数学课堂2人小组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研究》,梳理不同课型及交流指导策略形成文本资料。
邓鹭老师做《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拼贴绘本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做研究计划分享,该课题充分融合学校理念,形成绘本故事。
王梦祝老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听力能力评价实践研究》进行了分享,将基于教材中各单元主题,优化听力活动设计,并归纳总结听力活动类型及评价方式。
分享之后,各位老师对其他课题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欣赏,其中,李世涛老师认为在课题分享过程中,主讲人应将分享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内容进行重点介绍,可有效提高分享效率,还提到谢老师小组分工的评价量表做的很好,很细致。王梦祝老师提到小组分工的评价量表可与英语的课题融合,相互借鉴,互通互融,形成更好的科研成果。
最后欧主任对课题分享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课题效果和成果是不同的并且我们应该对标新课标调整研究课题,二是要做课例,要实践研究,进而才能提炼出成果。
游主任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课题实效性进行了分享,强调在原研究方案基础上,充分学习: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双减”、“三新”、教育对外开放、教育现代化等政策新要求,通过专家论证与自主深研相结合,在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前提下,形成可理解、可操作、可复制的研究成果,切实做到“目标可量化,措施可操作,成果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