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得力助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少不了一群优秀的班干部。班干部生活在班集体,最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最能发现本班同学日常行为中的问题,所以说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参谋和助手,是同学的领导者和服务者。班干部也是班级舆论和风气的导向者,是同学间关系的协调者和维系者。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后,应正确的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因此,三年级班主任工作坊针对性地开展了“班级干部培养”专题活动,旨在帮助班主任们更好地培养班级小干部。
首先是由李丹老师带来的专题小讲座,班干部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六个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责任”与“服务”,在低年级时,孩子对于做班干部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年龄地增长,学生地积极性却不如从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转变学生观念,班干部是服务岗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为班级服务,是光荣的岗位。作为班级的一份子,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两点来转变学生的观念。第二,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在工作时要大胆,作为老师的小助手要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班主任老师不在时,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各班委协调合作,这都是需要教给孩子的。第三,班级管理人人有责。因此,细化岗位职责就必不可少,将每个岗位的职责细化清楚,在班会课或其他时间在班级进行公示,大家共同监督共同进步,促进班干部的成长。
接下来郝礼婷老师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今天我为班级做了什么?”。明确班干部选拔培养的目的,郝老师用四个词语进行了总结:成就、担当、责任、价值。学生需要明确的是,班干部只有职责分工之分,没有职位高低之分,这也是从学生观念上进行转变,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真正的培养出有责任感的班干部。管理体系也很重要,优化干部制度,让班级同学人人有事干,班级里的事务事事有人做。在此基础上进行每日评价、每周小节,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提升。
培养班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我们需要耐心地示范引导,逐步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学会该如何使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同时不能让班干和学生对立起来,这在班级氛围的营造上就要下功夫,不能让学生觉得班干部或者老师总是在针对自己。总之,要让班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荣誉感,这样班干部工作才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