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宋茜校长、廖敏副校长带领课题组成员就省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在国际会议室展开研讨。此次研讨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教育评估院唐开福院长和武侯区教育督导、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负责人黄仕全主任进行指导。
研讨会上,廖敏副校长就课题前期调研、阶段推进、研究目标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进行顶层架构,如何落实?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评价、德育评价等评价,如何理清、串联、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对应相关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等又如何推进?
黄仕全主任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国家指标、地方省市指标,在全面的基础上,要取我们学校有特色的方面做校本化的指标。指标体系构建好了后,学校各个部门、班主任、学生,甚至是家长如何开展评价,最好是利用平台,进入数据库,建立档案袋,具体如何运用,要根据指标的构建。评价实施,是另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对学校整体发展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唐开福院长提出:指标体系越简单操作性越强。校本化,是指我这所学校在一级指标下,各个年级、各个班、各个学生达到什么水平,可量化,数据一上传,就出来过程性记录。指标复杂,不好操作。指标虽然简单但不肤浅,比如,德育品质:1、2、3点,学科思维:1、2、3点,批判能力1、2、3点等,再细化到需要提供什么材料来支撑我们的评价指标。校本化,要跳出原来的学科局限,学科只是智一个方面,要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学校顶层设计,再要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部门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老师怎么培训等。
姚满华主任、何庆华主任和其他成员也和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此次研讨,课题组的老师对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