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组】专家引领 共研共进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指标体系建构 与实施策略研究》专家指导会

作者:余海燕    点击数:1161



2023年1月5日下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就课题开题论证书初稿进行了集体研讨打磨,紧接着,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聚焦研讨所发现的问题对论证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开题论证书二稿,大家再次完整研读,交流探讨,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无法明晰。

同时,课题组对于自身现有相关认识的科学性与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都还存有担心,期待更加专业的研究审视。因此,2023年1月11日下午,课题组邀请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兴教授对课题的整体设计与开题论证书各部分的具体撰写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专业指导,课题负责人宋茜(学校校长)、主研廖敏(学校副校长)等12名成员参与了此次线上专家指导交流会。廖校长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首先,廖校长向大家隆重介绍了艾兴教授,艾教授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学研究院副院长。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学校与教师发展等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6项,主持部委等委托横向研究项目10余项。全国课程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重庆市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艾教授的到来表达热烈欢迎。

紧接着,艾教授以开题论证书为基础,对本课题开展全面深入的指导。艾教授首先对课题的已有研究部金吒进行了积极肯定:相关研究文献尤其是对政策文本的的梳理总结做得很不错,研究目标与内容的也比较清楚,研究思路设计也做得比较扎实。

随后,艾教授指出了课题研究的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要理清研究对象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区别,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研究,所以主要使用的是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建构指标体系时建议认真使用德尔菲法;对相关概念的界定还需要深入完善,特别是研究者必须透彻理解“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概念的内涵与之间的关系;评价结果的分析要坚持目标导向,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来开展;在文献梳理方面对理论研究的梳理学习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国外相关文献,建议加强;研究框架设计上建议从“进程——内容——方法”三条主线进行搭建设计,研究进程主要可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分析——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工具开发与方法选择——校本化评价方案的设计——成果梳理”这几个关键部分。

再后,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就现有困惑提出疑问,请求艾教授指导。廖校长咨询目前我们拟将潜能发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特色开展研究怎么样;王萍老师聚焦指标提出建构,请教艾教授若将学科水平综合嵌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学业发展”指标是否妥当;余海燕老师就评价理念确定请教艾教授将“不打分”评价观作为研究的基本观点如何。针对大家的问题,艾教授一一细致解答,让老师们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方向、思路更加明确。

最后,宋茜校长代表课题组再次对艾教授的指导表达真诚感谢,同时强调,我们非常认同艾教授所提出的要把握好“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评价”的这样一条研究主线,也期待在后面的研究过程中与艾教授保持沟通,就不断产生研究困惑进行请教。

两个多小时的云端指导,让大家明晰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认清方向,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术研究认知。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