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以线上学习方式参加了“2022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立项主研人员培训会”。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题为《何谓研究——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实践育人研究为例》的讲座让课题组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李松林教授指出,研究即发现包括:1描述:问题、事实;2解释:原因、规律、机制、道理、根据等;3建构:模型、框架、模式、策略、方法等;4开发:课程、工具、标准、平台等.
具体内容如下:
一、问题:拟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原因:没有问题就无所谓研究
二、题目:如何凝练一个好的题目?
1. 题目不好的普遍问题:平淡(没时代感和大局观、没眼光和视角、没追求和愿景、没理念和主张、没思路和方法)
2. 好题目的内在标准:问题明确而具体;视角准确而独特;隐含深刻的思想观点
三、概念:如何界定核心概念(学术性定义+操作性定义)
原因:核心概念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明确---研究没有科学性
四、目标:要取得哪些预期成果
定性:拟达成的研究目标
1. 理论认识方面要探讨出什么?
2. 实践操作方面要探讨出什么?
3. 成效方面要产生出那些效果?
五、内容:究竟要研究哪几个问题
现状考察:调查现状;梳理问题;总结经验
理论思考:要素与结构;条件与因素;结构与功能;类型与层次;性质与特征;原因与根据;规律与机制;瓶颈与路径
实践建构:框架;模式;策略;方法;工具;标准;机制;资源等
六、方法与工具:究竟如何展开研究
研究方法的选择:1.调查法(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实地调查)2.个案研究法(课例研究)案例描述+案例分析+结论归纳3.行动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比较+分析
七、如何提炼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李松林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建议,从理论和实操方面为课题组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老师们不断深度学习,推动本课题研究从理论建构朝着深度实践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