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分享式教学”我们在路上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推动育人新途径,建设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课堂,分享式教育教学(成都片区)于2023年4月26日—28日在成都高新新华学校举行“核心素养导向的分享式教学研讨活动”。我校4位老师受邀在本次活动中献课。
陈思漪老师的课例《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以成都大运会招募志愿者为主线,创设了真实的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交际欲望。本节课设计三个任务,在生生交互与师生交互中发挥分享式教学的实质作用。专家陈媛媛老师对本节课给出了高度评价,她说,真实的情境创设着眼在生活性,课堂上的分享评价是口语交际交互性的体现,语文的实用性能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是一堂精彩的值得大家学习的真实课堂。
苏秋丽老师的课《脚背正面运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自我总结和同伴分享学习经验。在课上与学生建立“约定”,建立规则意识,课中以游戏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段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分享中享受快乐,喜欢分享,主动分享。专家老师评课时说到,本节课融合了趣味性、游戏性、集体性等特点,整个课堂环节流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设疑—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再尝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学会分享,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廖颖老师带来了《Going Under》课例展示。廖老师用一系列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一本新的绘本知识。课上首先让学生自读绘本,自己找出问题所在,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上台分享。整个课堂形成了“学生自读--组内探学--班级共学”的教学模式。课例展示结束后,彭敏老师与授课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指导。彭老师就廖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的尝试做出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于英语学科的分享式教学如何创造出一条新的并且不同于语数模式的道路做出了展望。
周云露老师带来《设计塔台模型》课例展示。周老师以为学校设计一座塔台为任务引入本课,学生提出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塔台模型的设计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爱探究、爱讲理的天性。设计图完成后,分享环节精彩纷呈,各小组积极提出补充及改进建议。会后,陈洪娟老师对本课进行点评,陈老师肯定了本课清晰的任务式教学设计,表扬了教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让位意识。同时还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做出了展望。
三天的活动,内容充实,收获满满。我校几位教师在活动中分享着我们对“分享式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践。同时,我们又看到、听到了来自教育同仁们对“分享”的新思考、新探索。让我们反思总结,携手前行,解放学生,赋能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