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如丝,桂香袅袅,怀抱初心,共研思辨。为了更好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助力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9月26日,成都市高新区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们,齐聚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在学校多功能厅开展了语文教材培训会。

高新区教研员祝蕾老师为老师们带来讲座《课程视域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祝蕾老师从“是何”“为何”“如何”三个方面进行了指导。祝老师告诉我们,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就是通过多种思维方法,去培养孩子们的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她还告诉我们,“遵循”(即)依据统编教材单元内容、“调适”(即依据学生主题重组课文)、“创生”(即围绕学习主题自主选择)是三种建构方式。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的罗艳老师继续分享《学期课程纲要》。罗老师的讲座中指出,课程纲要是教师制定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的纲要,它有助于教师审视课程整体结构,有利于学生清楚任务。罗老师还结合课文内容,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课时分配、课程实施的建议、课程评价的设计向老师们做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龙映霞、李黎明老师以《历史人物故事》单元为例,围绕“思辨”这个主题为老师们带来了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两位老师从内容编排、训练要素、活动任务群等方面,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学习了怎样去进行实操。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敬玙菡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课例《王戎不取道旁李》。敬老师带领孩子们读懂了小古文的,渗透了学习方法,还抓住课文中王戎的推理课程,让孩子们在朗读、思考、表达中进行了思辨性的学习。这堂课既落实了常规的语文训练点,又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思辨的方法走进了参训老师和孩子们的心。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育人评价理念,做到“减负不减质”,除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也是值得老师们研讨的一项工作。本次培训活动中,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柳宁老师对此为大家进行了分享。柳宁老师以四年级八单元为例,围绕思辨这个主题进行了设计。这样的设计告诉老师们,变革的背后,是教师知识观、儿童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的一次更新,是对作业这一古老形式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
凝心聚力,携手前行,研有所悟,行远有方。今天的培训丰富、扎实、有效,我们将在探索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