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综合育人,赋能实践创新
——记高新区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联盟首届论坛暨精品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金桂飘香,秋意渐浓,心怀热忱的教育者们相聚于泡桐树下,共议如何以学科为抓手,落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立德树人。2023年9月28日,成都高新区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联盟首届论坛暨精品课题《学科综合育人教学范式建构与实践研究》阶段成果推广活动在我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教授,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黄泰铭主任,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部刘继红部长,科研管理教研员李宇青老师以及诸位高新区精品课题负责人、主研老师、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联盟单位课题组的成员老师们齐聚一堂,以研究阶段成果报告、课例展示、多主体圆桌论坛和专家指导等形式,探索课程教学育人的变革方向、新样态与实践尝试。

首先,启动仪式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的孩子们生动活泼的情景剧中拉开序幕。宋茜校长对各位教育同仁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正是因为彼此的同行,共同体交流、商讨的过程才能综合各方的育人智慧,赋能学生发展。随后,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黄泰铭主任上台,与各课题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启动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联盟成立仪式。

一线教师行动者的实践探索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对实践理论化的过程。在主旨报告环节,宁超群主任全方位就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在学科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阶段操作性成果作出详细阐释,在学理层面搭建、整合学科综合育人的整体架构。从现实问题出发,把握学科综合育人的本质内涵,探索构建操作性强,且具有内容广度的学科综合育人目标体系、“四形态”教学模式以及该范式下的“教学策略”、“教学工具”。同时,实证研究成果也发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我校各学科教研组据此开展了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综合育人课程。
以《小小的我》为题,美术学科骨干教师邓鹭老师和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在手工美术的意趣中探索生命教育与感恩。围绕课题《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罗壹同五年级的孩子们,从剪窗花开始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与规律。我校美术教研组组长贾亚萍、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利成分别对课例进行了点评。生动的课,深刻的思,精彩的评。我校师生与课题研究组成员对学科课程综合育人体系作出初步探索,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寻找不同课堂中的育人策略与模式,为未来而教,在核心素养时代致力于赋能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观点交流观点,思想碰撞思想,在现场访谈环节,学生代表、外校教师代表、我校教师代表及学校管理层将主题报告现场案例展示环节的所思所悟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发展中心欧小丽主任主持访谈。对学科综合育人的教学范式的理解,代表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代表对动手实践“剪窗花”环节印象深刻,从剪前剪中剪后进行了回顾;在《轴对称的再认识(一)》中收获认识“变与不变”。教师代表谭琳老师认识学科综合育人有实践性、融合性等特点,知识内部、知识之间、知识和生活之间有联系,课题内外都有融合,从五育融合走向了学科综合育人。外校教师代表王老师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去解读学科综合育人的意义所在,强调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我校宋茜校长以如何真正做到学科育人展开,做到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能看到教育之美。从思考到落地到践行,需要从理念上到实践上去落实学科综合育人,体现学科综合育人真正的价值。学科综合育人需要团队、需要反复、需要实践。

不同层面的专业解读,加深了大家对学科综合育人的理解。论坛末尾,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教授对两节课例进行高度评价,美术《小小的我》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融入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了从学科出发,综合育人的目的。数学《轴对称的再认识》罗老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同时让学生运用到生活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特点,结构不同,运用广泛。李教授指出了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从分离到融合,学科之间,要在融合上下功夫,不是片面的涉及五育,不是五个东西的融合,而是自然融合,知识与知识的融合,知识与事物的融合,知识与行动的的融合,知识与身心的融合。学科综合育人需要凸显整体性,强调关联性;学科实践是学科综合育人的根本途径;大概念是学科综合育人的一种新尝试。在李教授的精彩总结中,高新区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联盟首届论坛暨精品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