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职工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安全防范意识,构建“法伴成长,预防侵害”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稳定教育环境,学校于2023年10月20日-24日,分学科(备课)组利用教研时间或空堂时间,小组或个人学习了成都高新区“法伴成长”法治校长进校园系列讲座第一期——校园防侵害专题,实现了全员覆盖。
讲座中,法治校长以近年来辖区内相关案件为切入点,梳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相关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全面剖析了当前校园防性侵工作及学校教育、管理的漏洞。结合相关案例详细解读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们如何防范性侵害,以及遭受侵害后应该怎么做等实操经验。同时,课堂上还强调了各种法律法规,对学校在预防性侵害、学生欺凌、教育惩戒等工作上进行细致地讲解,希望教职员工能加强法律学习,培养法律意识,强化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责任意识,共同落实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老师们通过此次学习,有如下的一些体会:
数学组:我们认识到具有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未成年人不是家长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英语组: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于严重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语文组: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增强了我们师生的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减少和防范校园暴力,促进在校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为推进我高新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
体育组:校园欺凌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大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交往状况,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现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同学,形成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美术组: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增强抗压能力。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压力的问题,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科创组:在中国社会,性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不应被提及的话题,不适合与孩子讨论。然而,这种对性闭口不谈的态度就极有可能导致我们错过向儿童传递正确性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机会。正确认识性教育迫在眉睫,有效普及性教育需要家、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综合组:政府促进,家校共育,不断普及性教育。一方面,学校作为孩子成长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在性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设置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向孩子传授正确的性知识。此外,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与孩子建立开放、坦诚的交流关系,共同探讨与性有关的话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将性教育重视起来,发布相关规定,由上至下的促进、推动性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像瑞典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展性教育课程;我国台湾地区,还有日本也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培训教师等,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些成功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信通过此次学习,为我校构建“法伴成长,预防侵害”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稳定教育环境,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