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节好光景,勤修不辍研中行。为了更好的共享教学资源,以研促教,协作发展,2023年9月和10月,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开展了“诊断课”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五年级数学组的七位老师全体参与。围绕发展学生的数感、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为核心任务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
由罗壹老师为我们带来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一课。罗老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操作活动,让学生撕一撕,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从活动中强化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李亮老师的课堂《比较图形的面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探讨,孩子们从独学、互学、群学都是自主产生,这与平时的培养密不可分。“比较”两个字儿,意味着这节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操作。孩子们不仅明白了图形面积之间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等,还收获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数方格、重叠法、拼合法、添补法、折叠法等等,更可贵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为后边学习规则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谢璐瑶老师执教《分数再认识》,学生对分数本质的认识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学生学习“分数的再认识”要基于分数单位,以数分数单位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分数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由计数单位(也就是分数单位)累积而成,也就是分数跟整数和小数一样具备“可数性”,为认识运算一致性奠定基础。

由刘冬艺老师展示了一节《调查生活垃圾》即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精彩课例。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实际学习中,学生总是眼高手低,错误百出。 刘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五年级组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李莉娜老师执教的《3 的倍数特征》一课借助百数表、方块图、计数器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从规律到特征、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挖掘数学现象背后的原理性知识,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帮助学生厘清了“怎样判断3的倍数特征 ”的数学道理。

李颖文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 在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应立足整体,有意识地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未来将要学习的图形面积计算联系起来,以转化思想为核心,深化学生对图形面积计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聚力前行蕴芬芳,教研携手促成长。五年级数学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携手并肩,带着收获与思考,揣着梦想与希望,在研学与实践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