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一语诊断课】思行并进,聚势赋能

作者:杨悦宁    点击数:1491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用诗意打开秋天,在语文教学中让美好栖居。一年级语文组融入新生力量,202310月起,在共同体中以真实课堂教学为依托,以研促学,共生共长。年级组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对低段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分解读教材,以课例展示研讨、同课异构等形式,共同发现、探讨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相聚和美课堂,共赴教育盛宴。

依托文本,紧扣素养与能力,点亮思维火花

蒋红梅老师、杨萌老师选取高段的教学内容,呈现了充满语文味、思辨性的课堂教学。蒋红梅老师以备受热议的新闻事件“日本排放核污水”为主要议题,探讨何为新闻事件,探索事实与观点间的界限何在,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任务设计,培养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以严谨的方式表达观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杨萌老师引导孩子走进鲁迅单元,以抓取关键字词,理解在鲁迅时代的文字表达为抓手,想象画面,在方法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与能力,在素养层面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保持原貌的原因,感知文本的表达妙秘,深入浅出地品析“好的表达”。

落地拼音教学重点,探寻趣味游戏课堂

新课标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对学习汉语拼音做出明确要求。罗萍老师、宋怡璇老师则将目光放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重难点拼音上,分别以《ieüeer》和《angengingong》为课题,探讨拼音教学的基本逻辑与侧重点。罗萍老师清晰的教学设计与思路,扎实的教学任务和活动,通过编儿歌的趣味方式,在课堂中层层递进,由扶到放,帮助学生读准音、识记形、会书写、能拼读,为年轻教师理清了拼音教学的思路。宋怡璇老师的课堂以“趣味性、游戏性”为特点,为学生创设游乐园的闯关情境,重视拼读环节,在音节扩词时加大难度,出示系列字卡,将拼音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体现了拼音的工具作用。

朗朗童声,体味诗歌韵味

对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单元进行教材解读,发现儿歌体裁的课文占比较大。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一年级语文组集中就不同内容的儿歌展开探究。王媛老师选取《画》,积极落实识字方法的教学,从字到词再到句,拼凑成完整的山水画,从朗读到唱诗,呈现出浓浓的语味、情味课堂。曾铖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四季》,设计环节紧凑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发现叠词运用的特点,想象画面,寻找代言人,广播站选拔等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同时通过句式仿说等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及思维发展。陈彦洁老师在《江南》一课中围绕识字写字、朗读指导、迁移运用,突出识字的趣味性,注重方位词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孩子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刘静老师延续夏季“莲叶何田田”的氛围,在《青蛙写诗》中以学生已有知识积累为切入点,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以及儿歌中帮助青蛙写诗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与标点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堂趣味盎然的语文课。

苟敬老师、梁小蝶老师、周骋汐老师同课异构,以叶圣陶先生的《小小的船》为例,随文识字,抓住叠词,重视学生的朗读,将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班学情,加入唱读、诗词拓展的部分,不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扩展,欣赏儿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徐芹老师、杨悦宁老师就富有童趣的《比尾巴》展开研讨,共同在教学中创设了游戏情景,贯穿始终。前者重视识字教学,有意识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强调朗读教学,联系日常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问句的技巧,学会问答。后者鼓励学生制作尾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动手创造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尾声升华主题,联系德育,引导学生发现动物尾巴各具特点,鼓励个体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他人的长处。

探识字方法,品汉字趣味

识字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的首要任务,识字方法的积累与运用需要渗透和贯穿在日常教学中。李柯蔓老师、刘妮妮老师选取《日月明》,展现了语文课中汉字的加法,课堂以生为主体,重视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总结规律,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和旧知、诵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其更大的识字热情,最终归纳、提炼“会意字”的核心概念。

课程满满的两月,也是一年级语文组收获满满的两月。持续不断的教、学、研,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独行快,众行远”,相信在共同体的群体智慧之下,关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声音得以被听见,进而迸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深研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