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
为何做作业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
总是坐不住、顽皮好动?
为何会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孩子阶段性的表现,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或许是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下称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人。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全球儿童发病率是7.2%,大约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可持续为成人ADHD;约65%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
2024年1月23日上午,在我校的多功能厅举行了一场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先由华西儿童卓越发展中心儿科门诊主治医生、儿科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晖教授主讲,旨在帮助全体教师更好地了解ADHD症状,理解患有ADHD的学生,为学生和家长导航。

周教授指出动症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多动症的不良影响将持续孩子的一生。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ADHD如果及早发现,并且经过专业诊断和治疗,疗效明显,长期来看,儿童发展及家庭获益显著。相反,如果患有ADHD的儿童在小学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成年后也将继续影响学业,工作,情感社交以及婚姻幸福。
因此,面对多动症孩子,家长应带其及时就医,并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果沟通。对于疑似多动症的孩子,可前往儿童精神科、神经康复科、发育行为儿科、心理科和儿童保健科就诊。

周教授重点强调老师们在ADHD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她指出,教师是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最直接的接触者和管理者,对于发现和早期干预ADHD孩子的症状起着关键作用。班主任需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ADHD的症状,协助家长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
随后,我校还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治疗组组长周燕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心理辅导,周艳老师从学生?理危机出发为老师带来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知识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如何通过沟通帮助学生缓解常见的负面情绪,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习如何走进孩子心灵、如何在沟通中做到认真倾听、学会接纳与鼓励孩子等方面的科学心理辅导方法。

周老师还邀请了老师们进行了心理游戏活动,让老师在心理活动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世界,并温柔细致的讲解了跟孩子沟通是应该先进行共情、再进行有效的表扬和建议、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等等,带给了老师更多实用性的沟通技巧。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全体老师对ADHD的认识和理解,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学生。学校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老师们、家长们和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