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青年教师(新教师)培训】德育有品,师者笃行

作者:刘妮妮    点击数:451


为促进近一年来新入职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认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调整教师教育心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于今日下午200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科创中心组织了以“教师如何做一个有品的德育工作者”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主讲人为廖敏校长,参加人员有欧小丽主任,敬玙菡老师及其他2023年和2024年新进教师。

培训活动在廖敏校长走进教室后做出的两种德育行为中开始展开。一是所有老师制作姓名牌,二是所有老师面向台前。廖敏校长针对以上德育行为,提出思考:作为老师,需要调整的行为还有哪些?请自己调整。随后提出问题:我做了什么?我看到别人做了什么?以及观察整个教室,还需要调整什么?这三个问题视角逐渐变宽,从而揭露现象背后德育行为所产生的意义。廖敏校长强调“教育一定可以发挥作用,一定是有力的。”通过上述现场活动,廖敏校长引出今天的主题“德育‘有品’”,并给老师们抛出问题:什么叫“有品”?以供大家思考。

廖敏校长从“有品”的五个方面内容与大家进行互动。

一、819日是什么节日?通过问题的互动,廖敏校长强调教师也是“生命的守护者”,教师看不到生命,那教的就只有知识,所以敬爱生命是教育的底层逻辑。

二、“有品”的德育需要“有品”的教育人生作为底层逻辑。廖敏校长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强调如今教师的成长路径已发生变化,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教师之路怎么走?我们的价值何在?以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讨论背景,新进教师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看到拿了金牌的运动员,要关注到每个运动员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映射到教育层面,廖敏校长强调教师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断丰厚自己对教育本身的理解,让自己的内心快乐而充盈。

接下来到了互动环节,廖敏校长以干国祥老师的话为引,提出两个问题:1.怎么解释“不为每一个生命设限?”2.怎么解释“将更多的东西以礼物的方式带给孩子”?教师们则从两方面来理解“不设限”,一是不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二是全面观察孩子并非只看到一面,以及从“礼物”产生的效果和呈现形式来思考教育,“更多的东西”一定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以“礼物”的方式送给则强调教育要注意方法。对此,廖敏校长作出小结,她强调沟通方式很重要。

三、有品的德育,一定是有魂的。廖敏校长强调德育工作的开展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贯穿始终的灵魂支撑,即2017年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此文件为指导,让教师们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总目标、德育内容、实施路径。另外,廖敏校长给出“如何理解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人物,而且要带领学生、家长、学科老师们成为互助者,一定不成为对抗者?”这一问题,并让教师们进行分享交流。老师们抛出了四种观点:一是认为除了教授知识,教给孩子的其他内容一定要是终身受用的;二是认为班主任是连接学生、家长、学科老师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团结班级;三是班级是一个生态圈,班主任可以让互助者帮助对抗者;四是班主任要做到事无巨细,团结学科老师,尊重包容孩子,耐心对话,协同家社一起教育。廖校长对此问题作出回应,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专业能力强,信息收集者,搞清楚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逻辑。最后总结到要想成为“灵魂人物”,是需要慢慢修炼的,要在自己所在班级做出最大贡献,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对教育本身是需要有职业化的理解。

四、有品的德育,一定要创造有品的班级文化廖敏校长就“班级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一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班级是教师最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德育的一部分内容。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影响着整个班级孩子的成长。

五、有品的德育,不打造躺平的班级廖敏校长认为躺平的班级必是人为的,所以教师们要行动起来,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

培训尾声,欧小丽主任表达了对廖敏校长的尊敬和感谢,并对教师们的未来发展给予鼓励,希望每个老师都可以热爱教育事业,并在自己的事业中闪闪发光。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