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语文组第五届青年教师赛课进行了激烈的决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参赛教师邓钧文、苟敬、张凌博、刘佼佼和蒋婉霞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为听课教师们呈现了一堂堂非常精彩的课堂。
邓钧文老师针对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紧扣单元主题,以人物彰显俊杰本色,以古文学习锻炼复述技巧。在本节课,邓老师着重从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读、讲、思辨等环节,理解和欣赏这篇文言文。让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后,简要复述课文。
苟敬老师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问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涵养其语感,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同时,通过“小小创作家”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凌博老师以《司马光》这篇经典文言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主要任务:读好文言,把握节奏;读懂文言,理解文意;情境思辨,深入思考。每个任务的设计都围绕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上孩子们精彩呈现,赢得了各位老师的好评。
刘姣姣老师带来的是四上八单元课文《西门豹治邺》,开课之初,聚焦本单元语文要素,带领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梳理简要复述故事的方法。依托文本,通过合作、同桌共讲、情境练说等方式,借助支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次,学习用不同的方法简要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感受西门豹的智慧形象。
最后上场的是蒋婉霞老师,蒋老师从大单元设计的角度,在“修复圆明园”的大情境下,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以答题器的反馈形式,和学生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相互启发,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讨论如何还原圆明园的景观布局时,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辩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完成修复任务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
最后,高新区教研员邓偲娟老师针对各位老师的课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点评:
1. 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的学习任务犹如航海中的灯塔,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指明方向。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确保任务涵盖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2.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成果。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匹配是关键。
3.创设学习情境
情景创设能够在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深度。大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将学习活动进行串联。
4.测评学习效果
测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测评方式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制作评价标准时,还应简洁有重点。
此次第五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圆满落幕。赛场上,青年教师们各展风采,以精心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讲解尽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与活力。他们在明确学习任务、创新学习方式、巧妙情景创设以及科学测评学习效果等方面均有大胆尝试与探索,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思路。而台下观摩的教师们也专注聆听,认真记录,不时交流探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交流与传承,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语文组全体教师将汲取经验,砥砺前行,在未来的教学之路上绽放更多精彩,为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不懈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知识的殿堂、思想的源泉、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