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集体智慧,促进团队成长
2月26日,我校数学组展开了常规教研活动,本次会议聚焦各年级组前期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果,旨在通过深入探讨与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各年级组教师分别围绕教材解读、单元整合、核心素养培养等关键议题展开分享。
一年级组的赵婷婷老师分享了《20以内数与减法》教学研究,她从新旧教材对比入手,探讨教材编写改变的原因及课时安排差异。她解读了课标中的“运算能力”与“模型意识”两大核心素养,并结合学情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赵老师以《买文具》课为例,强调通过操作理解算理,关联已有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组的杨松松老师从课标、教材、学情三方面展开了《时分秒》单元整合思考,阐述整合的必要性。他详细介绍了整合后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策略,设计了“1分钟实验”和“时间侦探”等活动,并通过评价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年级组的谢运盛老师聚焦《乘法》单元,围绕课标中的“推理意识”与“运算能力”,深入解读教材,重构单元内容框架。他从逻辑线和知识线出发,优化课时安排,并通过设计前测单,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助力学生高效掌握乘法知识。
四年级组的黄颖智、陶建君老师深度解读了《小数乘法》单元,深入研读课标,明确教学方向。他们通过前测了解学生起点,整合知识框架,打通小数乘法的意义与运算路径,将小数点移动规则前置。以整数乘小数口算为例,两位老师详细展示了说课过程,为小数乘法教学提供了清晰思路。
六年级组的李亮老师解读《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围绕“图形与几何”单元,聚焦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他对比第一学段,分析圆柱与圆锥认识的变化,阐述“面的旋转”活动设计目的。同时,探讨教材如何关注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实现,并针对教材15页第12题实践活动是否需要单独授课展开讨论,为六年级几何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各年级组汇报结束后,老师们围绕各组分享的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积极碰撞思想火花。张小容老师针对一年级新旧教材的对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教学效果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何种教材,而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钻研。只要用心,不同的教材都能被运用得当,发挥出独特而出色的效果。
张利成主任也对数学组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敏锐地感知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潮流,将“上好每一堂课”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铭记于心。
本次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与交流的平台,大家在分享中中收获满满,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