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信公众号

快乐真的不需要理由吗?

作者:陈竞    点击数:4475

[导读]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严重的疾病杀手,危害仅次于心脏病。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远离抑郁吗?请耐心阅读此文。

快乐是生命的意义,也是人存在的全部目标和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

多年前,我教授过一个成功学的研讨班,我让每个参与者列出我最渴望拥有、最想去做或想要的100个东西。他们写了3列长长的清单:有人的梦想是到澳大利亚大堡礁去潜水,有人的梦想是拥有一辆梅塞德斯奔驰SL600跑车,有人的梦想是能够去白宫参加舞会,有人的梦想是乘坐小型飞机环绕全球。好多人都梦想要成为自己行业的领军人物,解决全球的饥馑问题,给世界带来和平,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在纸上写下要快乐,快乐就这么容易被大多数人遗忘吗?其实快乐应该是整张纸围绕的核心。难道我们最想拥有、最想去做或最想要的东西里不应该包含快乐吗?

有时候,我会回顾大家列出的清单,把它们当作反映人们欲望的典型例子。那些列出的东西摇曳多姿,但是它们却不是我们需要的全部根本。因为,如果我们回归根本,我们真正想要的就是快乐。

快乐如此引人注目,如此富有吸引力,如此不可或缺,不管你是否注意到了它,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以快乐为目标。快乐被誉为人类生存的圣杯,人生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称之为一切目标的目标。

世界各地的研究都表明,当人们被问及一生所获该如何排序时,人都会把对快乐渴求排在第一位,比财富、地位、好工作、名誉以及性都更为重要。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种族、宗教、年龄、生活方式的人们而言,这一点却都是相同的。研究也表明快乐是多么重要:快乐的人更长寿,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好。实际上,快乐会引领你在生命中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幸的是,很多人并未体验到持续的真正快乐。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些令人难过的统计数字吧!

◇ 不到30%的人表示自己感到真正快乐;

25%的美国人和27%的欧洲人承认自己有抑郁的情绪;

◇ 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严重的疾病杀手,危害仅次于心脏病。

尽管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往要好,但是我们却比以往变得更加不快乐了。似乎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就越感觉糟糕。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地快乐呢?

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多年来却苦于没有准确的答案。实际上,我大部分时间里都找错了目标。

我,一个曾经不快乐的女孩

孩提时代我就想象:长大后,我会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一个好丈夫和一份好工作。我会很健康,也很能和人合得来,我一定会很快乐的!

为了过上梦想中的生活,我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工作,然而,我不太确定如何才能实现目标。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不快乐。我天生就是个悲观的人。5岁的时候我就喜欢沉思,担心世界的状况,而同龄的孩子那时最喜欢的就是看肥皂剧。7岁时,我总是缠着父母,问他们有关上天和心灵的问题,让我沮丧的是他们总也不能回答我的问题。翻看一下家庭相册,镜头前的哥哥姐姐都显得喜气洋洋,而我看起来却好像刚刚失去了一个要好的朋友。

虽然我不是天性乐观的人,但内心深处却知道应该去追寻快乐。11岁时,我会涂上厚厚的一层防晒油,偷偷去姐姐的房间拿本书,好在晒太阳时看两眼。因为我看书速度很慢,所以总是拿最薄的一本。有本书是赫尔曼?黑塞 著的《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书中讲述了几千年前一个年轻印度人追求悟道的故事,读到一半时我就哭了。在阅读中我认识到其实自己并不孤独:这个星球上还有别人能理解我的追求,能分享我对人间温情和快乐的渴望。这本书促使我走上了探寻之路。

当其他女孩子还在为拉拉队不断排练时,我却在到处听讲座。13岁时,我听了人生中第一个励志演讲,当时的讲演者是著名的励志演讲家金克拉。他在讲台上颇有风度地来回走动,向听众揭示着成功的秘密,他讲述的故事让我像被雷电击中一样激动不已。我认识到成为职业演讲家就是我要做的事情。在上世纪70年代,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立志要做一个职业演讲家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象着自己站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演讲,激励人们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虽然父亲是个牙医,家人也希望我能女承父业,但他们仍然支持了我的梦想。妈妈说:如果你确实说得了足够多的话,也应该能养活自己吧。

我把书架上以前常看的侦探小说都挪到了一边,把位置让给每一本我能找到的成功励志学书籍。16岁时,我开始整天思索;到了20岁,我已经是一位讲师了。

时光荏苒,我从未动摇过自己的想法。我沉浸在成功的准则之中,尽可能实践它,实现它。在念完MBA以后,我争取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做到了一个公司的副总裁,负责培训和激励员工。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教给他们每一样自己人生中的研习所得:明确你想要的,感受你所想的,克服障碍,达到目标。

从那时起,我继续作为培训师,为《财富》杂志500强企业培训成功准则。我的职位变得越来越高,薪水也越来越丰厚,但是我并不完全快乐。我知道我还缺乏某种东西,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

当时我还以为是自己职业的原因。于是我不再举办成功研讨会了,而是转向专门为女性讲授自尊课程。这方面的顶级专家杰克·坎菲尔成为我的导师,几年之后他写出了超级畅销书《心灵鸡汤》。没过多久,我就每天为两三百名女性听众授课了。有时候课程排得满,上午我还在一个城市给700位听众讲课,讲课结束之后又要马不停蹄地驱车3小时赶赴下一个城市,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持续,让人感到精疲力竭,但也让人兴奋。我喜欢站在听众面前,看她们脸上逐渐地被一种光芒所照亮。只是我觉得还不够,我需要和更多的人接触。

接下来我休息了一段时间,想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频繁的出差让我感到身心疲惫,于是我申请拿出7天时间给自己爱说的嘴巴静养一下,这一举动对于我这样爱说话的人真是个挑战。休假的第四天,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束灵光,一个标题蹦了出来:《给女人的心灵鸡汤》。那时,《心灵鸡汤》只出版了一本,我知道这个观点肯定会在市场上赢得青睐。我太兴奋了!我已经感受到了职业使命的召唤,唯一的问题是我还得保持3天的沉默!当休整的最后1分钟到来时,我跑向最近的一个投币电话,打给杰克·坎菲尔。1年半后,《给女人的心灵鸡汤》成为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我一口气写了后面的5本《心灵鸡汤——心灵篇》丛书,总销量超过了1 300万本。

我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中,给庞大的听众群演讲,享受着女王一般的礼遇,过上了成功人士的优越生活。有一次会议,他们派一辆加长的豪华房车把我接走,去为8 000人演讲。整整3天的会议,有几千位女性排着长长的队绕会议中心一周,等候我给她们买的书签名。按摩师每过1小时就得抓住我的手按摩一会儿,许多排队签名的女性告诉我,我的书改变了甚至拯救了她们的生活。我也被她们的故事深深打动,觉得能够帮助别人做出积极改变是让人高兴,可每当晚上我回到酒店房间,倒在床上时,却感觉自己被抽干了,感到莫名的虚弱和无力。

是因为我的人生到了巅峰吗?不是,但我已经自我膨胀了,担心、压力、抱怨,我和每个人一样,都有心烦意乱的时候。在职业道路上,每一点进步都曾让我感到兴奋不已,但是这种兴奋感持续不了多久。我为职业所得感到快乐,但这并非真正的快乐。

电视上经常有这种名人名利双收后,反而泪眼婆娑大吐苦水的情景。以前看到时,我还对自己说,如果我是那些名人,我都要高兴地飘起来了。但是,当我开始尝到这种生活的滋味时,一直渴望的快乐却没有如期而至。我见了很多名人,他们大多也不快乐。

可能问题并非我的职业,而是我的爱情生活。我对自己说,如果我找到真正的爱人,那么我就会快乐了。我拿出追求职业目标时候的干劲,应对这个挑战。我积极地约会,有几次关系发展不错,可是他们都还不是我想托付终生的那种。一个周末,我参加了一个在纽约州北部的休闲中心举办的研讨会。在那里的停车场上,我和我现在的先生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我们互相致意之前,他就挽着我跳起了华尔兹,他的风度深深打动了我,我的白马王子终于出现了。和大多数浪漫故事一样,我们结了婚,买了一处可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

最后,我拥有了梦想中的生活:房子、爱人、事业,还有很棒的朋友。(唯一缺点是我没有哈莉?贝瑞那样的好身材,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那么好的身材呢?)即使这样我仍无法摆脱对现状的不满,这种想法不断涌现,吞噬着我的心灵。

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不管怎样我都快乐不起来。

更可怕的是我仍然感到空虚。其实我有很多理由去感到幸福,可我却一点也做不到。

当时,我相信快乐来自于争取到想要拥有的东西,以及实现目标所经历的成功过程。但事实却告诉我,或许快乐并不需要这些我想象的理由,快乐,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理由。

这个发现促使我专注于快乐不需要理由的研究,并把发现的法则应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结果,我的快乐水平大大提高了。我感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我发现自己整天哼着歌,愉悦地欣赏着周围的人们。5年前,朋友们开始叫我快乐的小兔子,我知道我真的进步了。这种心灵震撼就好像拿了诺贝尔奖一样。

在我的发现之中,有一条很突出。它彻底改变了我通往快乐的方法,解释了为什么多年来我没有领悟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有些人比别人更快乐呢?

如果你和我坐在路边咖啡店一起喝茶,我问你:你快乐吗?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可能很少人会说我百分之百快乐。是啊,这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回答:有时候快乐。

但是我敢打赌,不管赌面包圈还是赌一大笔钱,至少半数的人会说:不,我不是真的快乐。

有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够享受生活、感到快乐,有的人则不管多么努力寻找,都找不到快乐。我们大多数人则处在这两者之间。

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我在引言里提到的快乐起点。研究发现,不管你的生活中发生什么,你都会倾向于回到一个固定的快乐水准。就像体重一样,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动,但基本上会保持一个固定的水平。你的快乐水准也有自己的水平线。

快乐只与起点有关

有很多人认为中奖是通往神奇快乐王国的门票。实际上,有一个著名的研究跟踪那些中了彩票的人,1年内,那些幸运的赢家回到了横财降临之前大致相同的快乐水平。令人惊讶的是,截瘫患者也有类似体会,瘫痪一年左右的时间后,他们又会回到患病前同等的快乐水平。

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事件,人们都会回到原先的快乐起点。进一步研究显示只有3种情况例外:失去配偶,这会让人花更多的时间回到原来的快乐状态;长期失业;极度贫困。

好,你可能在想,如果我的快乐水平已经这样了,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明尼苏达州大学戴维?莱肯博士也有着同样的疑问。为了判断一个人的快乐多大程度是天性使然,多大程度是后天养成的,他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上万对双胞胎的研究,其中包括一些分开抚养的双胞胎。大量测试之后,他们发现我们的快乐有大约50%来自遗传,另外50%是后天习得的。你通常很愉快或者总是很沉闷地走来走去,一半的原因是生来如此,另一半原因是由生活经历形成的思维、感觉和信仰所决定的。

最近对于有关快乐的文献和研究的回顾中,心理学专家索尼娅?路博米尔斯基、肯隆?谢尔顿和戴维?施凯德肯定了莱肯博士的早期发现成果,即构成快乐的50%的因素来自于基因遗传。但是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在剩下的50%的快乐因素中揭示了新的信息。研究成果显示,我们的快乐起点只有10%由生存环境决定,比如财富状况、婚姻状况和工作。还有40%是由我们的思维习惯、感觉、说话和行为方式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你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快乐起点的原因。就像天冷的时候你会调高空调的温度一样,你实际上有能力重新调节你的快乐起点,让它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对于快乐的所有信条。我们穷毕生精力寻求快乐,心向往之,竭力获得我们认为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财富、美丽、权力、事业等。但事实是,要达到真正的快乐,你要做的只是提高快乐起点而已。

我当然希望自己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快乐的原因之前,就能知道自己是快乐起点很低的人群的一份子。通过研究100位真正快乐的人,我才发现真正快乐是不需要特殊的理由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现象。

快乐的延续

任何需要缘由的快乐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苦。——《奥义书》(The Upanishads

一天,我坐下来整理我的发现,所有的谜团突然瞬间明朗起来。我有一种很简单却又很深刻的醍醐灌顶之感,其实快乐是有一个模式图的。

不快乐 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生活就像一个无赖,有时候它的表达迹象就是焦虑、疲惫、忧郁或低落,也就是你所体会到的林林总总的不快乐。这也不同于临床诊断的抑郁症,抑郁症的特征是深度的绝望和无助,从而严重地干扰你过正常生活的能力,并且必须要有专业的医疗帮助。

坏缘由的快乐 当人们不快乐时,他们通常为了快乐而努力让自己沉溺于上瘾的东西或行为,但是这种快乐只是一时的,从根本上来说对人是有害的。他们从毒品、酒精、纵欲、疯狂购物、赌博、暴饮暴食还有电视节目等途径去寻求快感。这种所谓的快乐其实根本算不上是快乐,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躲避方法,用外力来麻醉自己,或是借助昙花一现的快感来逃避我们的不快乐。

好缘由的快乐 这是人们通常赋予快乐的定义:和家人、朋友关系融洽,事业成功,经济条件有保障,好房好车,善于运用才学和力量。这种乐趣来自于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健康的东西。

但是别误解我。我完全赞成这种快乐!我的话才说了一半。好缘由的快乐依赖于我们生活中的外部事物。如果这些东西变了或者失去了,我们的快乐通常就随之消失了。

在内心深处,你知道生活不是混日子,也不是让自己麻木痛苦,也不是非要去控制每样东西。真正的快乐其实并不只是快乐经历的累积。真正的快乐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存在。

在快乐模式图上其实还有更高的一个层次:没有缘由的快乐。

无缘由的快乐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一种不依赖于外物的平和、安宁的状态。

无缘由的快乐并不是昙花一现的得意洋洋、兴高采烈、情绪激动。它并不表示你要像个傻瓜一样17天、每天24小时地咧着嘴大笑,也不是指经历一些肤浅的快感。无缘由的快乐不是一种情绪。实际上,当你做到无缘由快乐时,你可能处在任何一种情绪中,有可能是悲伤、恐惧、愤怒或者是感觉受到了伤害,但是你仍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平和与安宁。

当快乐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时候,你就把快乐带给了外部世界而不是从外界汲取快乐。你不必利用周围的世界让自己快乐。你快乐地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快乐。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的焦点都集中在好缘由的快乐上了,我们想尽可能地编织快乐体验,就像串一串珠子项链一样,去打造一份快乐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发现好珠子,去编织一串快乐的项链。

在我们这个项链的比喻里,无缘由的快乐就像是本身已经拥有了一串快乐的项链。无论我们在项链上串什么珠子,好的、坏的其实都无关紧要。我们的内心就是穿过这些珠子的那条线,它就是快乐,是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份快乐的生活。

当快乐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时候,你就到达了快乐的最高境地。你的生活并不一定看上去完美,但不管它看上去如何,你都仍然快乐。

13世纪波斯诗人杰拉鲁丁·鲁米这样描述说:快乐,并不来自身边;温暖,不从火中而来;光明,你的刻度从零开始。每当我请100位快乐人士描述快乐无缘由的状况时,我就不断地得到同样的答案:

² 轻松感和愉悦感。

² 感到有活力、精力充沛。

² 心情舒畅、心态开放。

² 感到对自己和他人的爱和同情。

² 对生活充满激情。

² 心存感激、宽容。

² 生活平和。

² 活在当下。

马蒂厄·理查德是一位法国科学家,30年前皈依了佛教,他常常被研究者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研究发现他的大脑可以随时入定,也可以随时走入冥想状态。他的《快乐——开发生命中最重要的技巧指南》(Happiness: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一书是我所见到过对快乐最清晰的阐述。他写道:我理解的快乐是绝对健康的头脑中产生的深沉的欣欣向荣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快乐的感觉,轻快的感情或情绪,而是一种乐观的状态。

你能做到不需要理由的快乐吗?

以下的测试将快速展示出你目前处于何种快乐的状态。

15分来评价以下每一个陈述:

1=根本不符合

2=有点符合

3=比较符合

4=相当符合

5=完全符合

1.我经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2.我能活在当下。

3.我感到有活力和生机,精力充沛。

4.在内心中,我能够体验到一种深层次的平和与安宁。

5.生活对我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6.我不会因为糟糕的情形就感到垂头丧气。

7.我对自己所干的事业有热情。

8.多数时候我会笑或者感到愉快。

9.我相信世界是友好的。

10.我在每件事中寻找收获或者总结教训。

11.我能够忘记不愉快的往事并宽容别人。

12.我自爱。

13.我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

14.我改变能改变的东西,并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东西。

15.周围有很多人支持我。

16.我从不责怪或者抱怨他人。

17.消极想法不会笼罩我。

18.我会感激他人。

19.我感到与远远超越自己的某种东西相关联。

20.我的生活因为有目标而备受激励。

打分

² 如果你的分数在80~100:你在很大程度上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² 如果你的分数在60~79:你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² 如果你的分数在40~59:你有过真正快乐的体验。

² 如果你的分数在40分以下:你基本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

无论你的分数是多少,你可以一直朝着更加接近真正快乐的目标前进。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迈出开始的第一步。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并开始实践7个步骤和快乐习惯,快乐的指数就会有改变。到那时把这份问卷再做一次,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了。

快乐是一种自然状态

快乐不需要理由并不只是一个好主意。在后面的部分我将继续介绍,这是一个特别的可以衡量的精神状态,其特征是清晰的大脑活动、心脏节奏和身体的化学反应。

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每一个主观体验都会作用于身体的特定对应功能。无缘由快乐的人左脑的前额皮层更加活跃,拥有规律的心脏搏动模式,还有更多特别的与平和、安宁关联的神经传递——后叶催产素、血液中的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内啡肽含量高。

真正的快乐在所有的精神和宗教的传统历史上都曾被提及为一种状态。在佛教里,它被叫做无因喜悦,基督教称之为内在的天堂,犹太教称之为内在的神圣快乐感(ashrei),印度教称之为纯粹的福祉(ananda)。有些传统说法叫做悟道或觉醒的状态。

我注意到全世界对于这个概念的普遍认同。无论我走到哪里,当人们听到快乐并不需要理由这个表述时,都会在他们中间引起共鸣。我们似乎直觉上就知道寻找快乐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真正的快乐不必去创造,它就是一种自然状态。




地址:成都高新区锦尚西二路299号    后台管理

主办: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与成都市永风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制作

备案号:蜀ICP备15031274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1180号